聽書模式爆發 催生有聲讀物產業鏈

2021-04-24 16:15:38

來源:互聯網

4月23是世界讀書日,書籍閱讀新趨勢受到出版商密切關注。數據顯示,我國數字化閱讀繼續快速增長,特別是前些年比較小眾的聽書,現在越來越流行。出版行業也迎來巨變,衍生出有聲讀物制作產業鏈。

有平臺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電子書與有聲書熱度同步增長,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聽書大潮。一季度,我國人均聽書數量達7.4本,同比增長超過32%。而在2020年,聽書用戶同比增長超過22%,有聲閱讀內容同比大增6成以上。作為數字化閱讀方式的一種,聽書模式誕生較早,但一直比較小眾,為什么近一兩年突然火了起來?互聯網專家劉興亮分析,作為一種伴隨性閱讀,聽書有龐大的需求,經過多年積累,市場到了爆發的時間點。

劉興亮認為:“隨著我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會越來越多地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而且我們確實也有很多場景沒法用眼睛看,或者不適合長時間用眼睛盯著看。聽書這種陪伴式閱讀,我們可以一邊做別的,一邊聽書。多種原因使得現在聽書的市場份額越來越高。”

聽書催生了新的產業鏈和職業。雖然一些平臺的電子書同時會有人工智能語音版本,可以直接點擊收聽。但對于小說、兒童讀物這樣的書,為了增強表現力,更多平臺還是選擇真人配音,于是就有了配音、畫本、后期等多個工種。以配音為例,一般是從線上接單,兼職或全職從事這個工作。一名從業者透露:“需要各種各樣的人對著麥克風將書的內容讀一遍,對方就會按照合同給你相應的報酬。通常價格在70塊錢到200塊錢一個小時不等,要看是什么樣的書,或者根據錄音的水準而定,都是浮動的。”

聽書等數字化閱讀方式的興起,也給傳統出版商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一些出版商也開始推出有聲讀物等融合出版產品。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社長朱文秋認為,出版社涉足聽書等業務,在編輯理念和方式上需要全方位轉型,要有產品經理思維。“你如果要做一個融合出版產品,還得考慮配什么樣的音頻和視頻,在哪里配,配多少量,這些音頻應該有什么樣的展現形式,跟原有的圖書內容怎樣結合起來。假如你這本書在App里面以某種形式呈現,那你還得考慮跟讀者之間的交互。”

專家認為,影響聽書模式后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于版權。目前,大量書籍的版權集中在出版社手中,網絡小說版權則集中在線上平臺。劉興亮預計,隨著聽書市場崛起,版權競爭將更加激烈,今后,版權合作、整合將更加頻繁。他說:“過去版權都在出版社,所以都是出版社出面,或者跟出版社合作,但現在越來越越多的人重視有聲讀物的版權方式。比如我自己的書,我可能把電子書給了出版社,但是我的有聲讀物是放在自己手里,自己進行二次開發。所以未來我們還會有越來越多的改觀方式。”

關鍵詞: 聽書 模式 爆發 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