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4 15:45:35
來源:互聯網
1985年的暑假,李洱帶著一本《百年孤獨》從上海返回中原老家。“它奇異的敘述方式一方面引起我強烈的興趣,另一方面又使我昏昏欲睡。在返鄉的硬座車廂里,我再一次將它打開,再一次從開頭讀起。馬孔多村邊的那條清澈的河流,河心的那些有如史前動物留下的巨蛋似的卵石,給人一種天地初開的清新之感。用埃利蒂斯的話來說,仿佛有一只鳥,站在時間的零點,用它的紅喙散發著它的香甜。”
在漫長的假期里,李洱雄心勃勃地以《百年孤獨》為摹本,寫下了幾萬字的小說。他虛構了一支船隊順河漂流,它穿越時空,從宋朝一直來到20世紀80年代,“有如我后來在卡爾維諾的一篇小說《恐龍》里看到的,一只恐龍穿越時空,穿越那么多的平原和山谷,徑直來到20世紀的一個小火車站。但這樣一篇小說,卻因為我祖父的話而有始無終了。”在李洱看來,《百年孤獨》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是小說中的皇冠。它雖然寫的是拉美,但每個中國人似乎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生活。“雖然我后來的寫作與《百年孤獨》沒有太大的關系,但我仍然要對它表示敬意。它最初帶給我的閱讀體驗,至今也仍然清晰如昨。”
偉大的作品會啟發讀者自己去書寫的欲望。除了《百年孤獨》,三十年前,《日瓦戈醫生》也曾深深地激發起李洱寫作的愿望。李洱喜歡讀策蘭的詩,“他是世界詩歌史上最深奧的詩人,當代最有啟發性的詩人。”除了小說、詩歌,李洱平時看得最多的書是與哲學和社會學相關的書。比如《費孝通晚年談話錄》,“很精彩。費先生真是個重要的、有趣的、說真話的、令人尊敬的人物。”李洱喜歡反復翻閱同一本書,也會做些筆記。通常讀得很慢。最理想的閱讀體驗是在閱讀中慢慢進入睡眠,“在夢中我會替作者修改文章。我多次在夢中替一些大人物修改文章,包括托爾斯泰。”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