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3 13:16:02
來源:互聯網
“中國人均書房面積僅0.65㎡”“52.9%的人在書房里苦逼加班”“50.9%的人在書房獨處”……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在北京三里屯街頭,一間“廁所”引發路人駐足打卡。
“廁所”所處的地帖上,印有許多關于書房面積等數據以及與閱讀現狀相關的各類觀點;“廁所”內部還帶有馬桶,還懸掛各式各樣圖書,“廁所”外側掛滿印著作家金句和趣味書單的卷紙。
這間有文化味兒的“廁所”,其實是在世界讀書日期間設計的創意裝置。當天,“易觀分析”與圖書電商當當聯合發布的《2021中國書房與閱讀現狀洞察》報告顯示,中國72.8%的家庭沒有書房,人均書房面積僅0.65㎡。
大城市為何“書房難求”
從這份報告數據看,城市規模越大,書房面積越小。一線城市近9成家庭沒有書房,人均書房面積僅0.26㎡;新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城市人均書房面積依次為0.53㎡、0.62㎡、0.80㎡、0.93㎡;只有五線城市達到1.01㎡。
不僅如此,在有書房人群的書房面積調研數據上,低線級城市平均書房面積也要明顯比一線、新一線城市更大。報告顯示,有書房家庭的平均書房面積為8.6㎡,一線、新一線城市的家庭書房平均面積在8㎡以下,二三線城市在8至9㎡之間,而四五線城市則接近10㎡。
大城市“書房難求”?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南京是全國人均書房面積排名墊底的五大城市:上海人均書房面積最低,僅0.23㎡;而沈陽、西安等城市的人均書房面積達到了上海近三倍,分別為0.68㎡和0.64㎡。
房價高啟的當下,書房的詩意難抵現實。有書房的家庭中,6成以上的房屋面積都在120平米以上,從戶型上來看,有書房的家庭住房都是3居室及以上的戶型。報告調研了各地書房的花費成本,全國實現“書房自由”的平均成本為29萬元。而在具體城市方面,深圳、上海、北京的書房成本位列前三甲,分別高達近110萬元、78萬元、75萬元。
在書房加班、獨處,還是“避難”?
如今,書房的功能和價值也愈發多樣化。這里究竟是內卷之地,還是世外桃源?調研顯示,在書房用途功能上,除了閱讀,書房也被人們用于工作加班、獨處、看影視、會客聊天、和健身鍛煉等。高達52.9%的人把書房作為加班工作的場所,50.9%的人更愿意在書房獨處“靜靜”。在書房陪孩子閱讀、玩耍的比例倒數第一,多數人把書房作為暫避小憩的場所。
然而,書房正在變得越來越“功利化”。從調研用戶閱讀的書籍類型看,人文社科類圖書是書房中收藏占比最高的圖書,高達53.9%;經管/考試/工具/教輔/專業書籍/親子教育類等實用性書籍卻是閱讀量最高的圖書,合計占比為68%。
此外,從書房存書量對比有無書房的兩類家庭,有書房的人不僅存得多,而且還讀得多。從數量看,大多數居民家庭存書量為50至200本,有書房的家庭平均存書量為280本,是無書房134本的2倍多。
“第二書房”正在興起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碎片化,閱讀空間和場景也在發生變化。報告顯示,通勤、馬桶、睡前、午休、早起和就餐時正在成為人們的“第二書房”。其中,63.6%的人在通勤路上看書,39.5%的人在馬桶上看書,35.4%的人在睡前看書。此外,午睡時、早起時、就餐時也成為比較常見的碎片化閱讀場景。
數據顯示,書房與臥室仍是人們在家中看書的首選閱讀空間,閱讀率分別達到了82.5%、38.5%,衛生間則以32%的比率緊隨其后。在外面,咖啡廳與書店則成為人們最心儀的外部閱讀場所,閱讀率分別達到了41.8%和33.3%。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