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烈:繼承傳統文化重在實踐,《弟子規》倒背如流沒用

2021-04-23 10:46:14

來源:互聯網

“人文的核心就是自覺自律。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國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和最重要的特征。”4月21日下午,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華文傳館館長樓宇烈先生在嫏嬛書房舉辦的中華文傳大講堂上如是說。

“4·23”世界讀書日前夕,記者走進西城區特色閱讀空間嫏嬛書房,熏香裊裊、古琴悠悠,線裝書籍溫潤素雅。當日,樓宇烈為近40名國學愛好者做了題為“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的主題演講。他面色紅潤,精神矍鑠,一氣兒和讀者交流了兩個多小時,幾乎全場無休。中間短暫休息時,讀者紛紛提出合影,87歲的樓宇烈一概應允,微笑配合。

樓宇烈思維敏捷,思路清晰,言談質樸,典籍原文隨口拈來,他對現實深刻的洞察、觀察、思考流露在言談話語中。他從古今中西思維方式的對比角度,細致地講述了中國人有關“整體關聯”“動態平衡”“自然合理”等思維方式的現代意義。他指出,中國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對近代西方文化所倡導的人本主義思想起到極大的影響作用,可以說,以人為本的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一項重要貢獻。

樓宇烈還與到場的文人學者、企業家代表就如何探尋中華文脈、如何用中國傳統文化關照當下的生活等問題進行了互動交流。當代人如何學習傳統文化?樓宇烈認為,根源性的經典是所有學問的源頭。因為“文學不是詞章之學,而是要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傾注在作品中,甚至有關天文、地理、數學等方面的認識,也是從《詩經》《書經》等根源性的經典中發展出來的。”

樓宇烈認為,繼承傳統文化不是光講道理,而是重在實踐,比如孩子就要明白如何與人交往,如何打掃環境,什么事情該沖在前面,什么事情要退后,“關鍵是重在實踐,學習要為我所用,《弟子規》倒背如流也沒有用。”樓宇烈認為,繼承傳統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有創造性的繼承,所謂“溫故而知新”。而關于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他認為不能簡單區別,而是要看在什么場合用。

嫏嬛書房創始人蔣鳳君介紹,嫏嬛書房致力于“傳承紙本典籍,倡導經典閱讀,分享圣賢智慧”,讀者可以在嫏嬛書房看到在一般圖書館看不到的各個歷史時期的孤本善本、名畫。嫏嬛書房打造的“以書為史,以百部再造善本為根”的中華文傳館項目,集展陳、講習、體驗于一體。中華文傳大講堂作為系列文化講座活動,繼嫏嬛先生樓宇烈首次開講之后,還將邀請海內外國學、文藝學、美學、圖書館學名家,帶領讀者在中式書房的氛圍中感受中華文脈的精深與博大。

關鍵詞: 樓宇烈 繼承 傳統文化 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