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蕾演繹“薛寶釵式”悲劇人物

2021-04-23 10:46:14

來源:互聯網

郝蕾不是一個高產的女演員,但她塑造的每個角色都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早年間《十七歲不哭》中充滿青春氣息的楊宇凌、《少年天子》中高傲任性的靜妃,到近年來的《浮城謎事》《夢想合伙人》《解憂雜貨店》等,郝蕾憑借其獨特氣質創作出了一個個有代表性、有記憶點的個性人物。

在北京衛視熱播劇《東四牌樓東》中,郝蕾又飾演了一位個性十足的角色——“格格”佟麗華,出身侯門貴族卻從小接受西洋教育,既有新時代女性獨立自主的思想,又被迫屈從于封建社會下命運的安排。導演郭寶昌評價道:“我覺得佟麗華這個人物是非常復雜的,一方面她對愛情的渴望非常真誠,另一方面她又受到親情枷鎖的禁錮,同時她還要面對民族大義的抉擇,真的是很復雜的一個人。”對于這樣一位集愛情親情矛盾于一身的角色,郝蕾將如何演繹她的悲劇色彩,值得期待。

“佟麗華很像薛寶釵”

“從最初第一次和寶爺(郭寶昌)聊劇本時,我就覺得她很像薛寶釵。”郝蕾在采訪一開始便袒露了自己對這個角色的看法。除了家庭關系和背景,最相像的還是兩人“越掙扎越悲哀”的凄慘命運,她們深明事理卻被封建禮教裹挾前行,最終只能悲涼收場,留下世人的唏噓感嘆。

“佟麗華的出場是自帶光環的,這方面她又特別像十三姨那種人物,打扮時髦又留過洋,精通四國語言,很大氣很從容。”郝蕾曾在《少年黃飛鴻》中飾演“十三姨”一角,很多觀眾至今仍對她洋氣知性、俏皮可愛的形象記憶猶新,而十三姨的氣質在佟麗華身上也是如出一轍。

在《東四牌樓東》中與郝蕾有最多對手戲的男主角富大龍,對她的表現也給予了高度的肯定:“郝蕾為這個人物做的努力,和她最后塑造出來的角色感,讓我相信這就是佟麗華。”

“一輩子終究沒能翻出宿命”

侯門家庭出身,在洋學堂接受教育,佟麗華不僅知書達理蕙質蘭心,在遇到事情時也是行事果斷十分有主見。“這樣一位大氣又有風度的女人,要去和哈嵐(富大龍飾)這么個‘慫人’在一起,一開始我自己也不太理解。”郝蕾在談到這段人物關系時坦言,但通過和導演、編劇的探討之后,郝蕾也逐漸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我覺得她還是很在意封建禮教吧,雖然她留過洋,但她還是受限于所處的這個時代,尤其父親又是愚忠于滿清王朝,哥哥后來也投靠了日本人等等。”郝蕾認為,佟麗華之所以能和哈嵐相依為命不離不棄,家庭環境和時代背景對她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親情在她心中是遠不低于愛情的存在,故而到后來佟麗華無奈背上了漢奸的罵名,也和她無法在民族大義前割舍骨肉親情息息相關。

對于很多觀眾疑惑為什么佟麗華和哈嵐兩人不能分開的問題,郝蕾和富大龍都認為,佟麗華和哈嵐的結合體現了一種舊時代的悲劇,是那個沒落王朝時期種種腐朽東西的重要表征。一方面是哈嵐與真愛婁曉月(竇曉璇飾)求而不得,另一方面是佟麗華強制被婚姻綁定一生,很多年輕觀眾單一地認為哈嵐是“渣男”或佟麗華是“棒打鴛鴦”,但事實上這兩位主人公都是一個舊時代的悲劇產物,“這種感情既像友情,又像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互助,在生活這臺機器上像齒輪一樣咬合滾動起來,就這樣走完了他們的一生。”

“沒有哪場戲是過場”

哈嵐的“天然慫”和佟麗華的“御姐范兒”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結合劇中一些略帶傳奇感的情節,也著實吸引了一批偏愛喜劇元素的受眾。對此郝蕾也不避諱地表示:“有時我都覺得我演得像他媽媽一樣,因為劇里大部分的事情都是佟麗華去解決,哈嵐本身來說也是一個比較沒主意,性格也相對軟弱的角色。”

郝蕾和富大龍也是第一次合作,她說哈嵐的調皮和富大龍的安靜特別有反差感,在一旁觀察他的拍攝狀態也是一件有趣味性的事情。“富大龍就特別像我們上學時候的那種好學生,他一點也不調皮,真的是個很安靜的好學生。有時看他往哈嵐那個調皮勁兒上夠的時候,都有點擔心他累到,但呈現出來的效果是非常不錯的。”

2003年,郝蕾與段奕宏主演話劇《戀愛的犀牛》,貢獻了至今仍被劇迷奉為經典的一版“明明”;兩年前,郝蕾重回話劇舞臺,出演賴聲川執導的生命史詩《曾經如是》,收獲好評如潮;今年年初,她以表演指導的身份參與綜藝《我就是演員》的錄制,為年輕演員的現場表演出謀劃策。此次拍攝《東四牌樓東》,她表示自己找到了一種戲劇感的表演體驗。

“從最開始的時候,導演就跟全體演員說‘你們太快了,一定要慢下來’。后來慢慢會發現他需要的是一種戲劇感更強的表現方式,適應下來后會覺得是一種很有新奇感的合作,很新鮮。”

創作欲旺盛是這個劇組的一個共同特點,郝蕾也表示在這樣的氛圍下去創作角色是很舒服的。“我通常不會認為哪一場是重場戲,哪一場是過場,這都是她命運當中的一部分。很幸運同組演員都能和我一樣地去認真對待每場戲,讓我很順利地演完了這個角色。”

關鍵詞: 演繹 寶釵 悲劇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