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舍得》戳中的都是誰

2021-04-20 13:46:07

來源:互聯網

2016年12月,作家魯引弓在出差回程的高鐵上,看了一條關于課外補習班的手機新聞。他隨手轉發到微信朋友圈,結果,評論區被朋友們“攻占”了。大家都深有體會,“都覺得自己是怪獸家長,怎么怎么給孩子補習”。

這些朋友直接給魯引弓“點題”——“你接下來就寫寫,我們的孩子是怎么在課外補習的吧!寫寫起跑線之爭。”

在這般強烈的呼聲中,魯引弓決定創作小說《小舍得》。

到了2021年春天,小說的故事被改編成電視劇。繼《小別離》《小歡喜》之后,“小”系列第三部《小舍得》近日開播。這一次,大家熱議的聲量更大。在朋友圈飄著“雞娃”“虎媽”詞匯的當下,《小舍得》直戳“小升初”階段家庭的痛點。

劇中,南儷和夏君山組成的“開明拍檔”,在“小升初”的關鍵階段,面對放養而成績急速滑落的女兒,無法再保持淡定,踏上了辛苦的補習之路。而“戰斗型媽媽”田雨嵐,和游戲為主業、工作為副業的爸爸顏鵬,一直是“一個家庭兩個方向拉車”,在需要夫妻配合使勁兒的“小升初”階段,出現各種沖突。

面對“小升初”,是提前搶跑還是靜待花開?這是一個問題。

思考教育的最終目的和去向

在《小舍得》劇中,幾個“學霸”小學生的媽媽們,有專門分享私密核心信息的“火箭群”;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好的英語語感,在孩子8個月的時候,就請了倫敦口音的“一對一”外教。

劇中臺詞也生動解釋了一種教育現象:劇場里一個觀眾突然站了起來,其他觀眾為了能看到演出,也不得不站起來。

接受記者專訪,《小舍得》原著小說作者魯引弓說,自從2016年12月,朋友圈集體給他“點題”后,他就有意識地觀察生活中家長輔導孩子學習的現象。

他感嘆,很多故事和場景,“編都編不出來”。

比如有的孩子周末全天都要上補習班,中午休息時間很短,來不及回家午休。魯引弓看到,在某培訓機構門口,有家長居然支起了露營帳篷,讓孩子鉆進去睡一會兒。

還有家長曾和魯引弓分享了一個真實場景:孩子考得不算理想,成績排在全班40名左右,拿著卷子回來讓媽媽簽字。媽媽覺得這么晚了,又看到小孩子很恐懼地看著她,就鼓勵了一下,沒去責備孩子,而是說“下次加油吧”。

沒想到,這孩子在媽媽面前跪下了,說:“幸虧我在這個家庭,如果我生活在別的家庭的話,像我這樣子可能都被打死了。”

魯引弓嘆息:“你知道嗎?作為旁觀者,你也會覺得很辛酸。”“晚上在家,只要你用心聽,真的會聽到小區里穿窗而出的媽媽罵小孩子做作業的聲音。另一方面,平時在小區里遇到這些家長,你也會看到他們對孩子很好,對鄰居們彬彬有禮。可是一到管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往往又控制不住情緒。雙方都是很難的”。

關鍵詞: 小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