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3 17:16:17
來源:互聯網
上映十多天,《哥斯拉大戰金剛》在中國票房終于超過10億元。而此前上映的怪獸電影,《哥斯拉》和《哥斯拉2:怪獸之王》票房都沒破十。《金剛:骷髏島》的內地票房為11.58億,是最高的,但有了今年春節檔國產片動輒單日票房過十億作為對比,讓人覺得怪獸電影這一類型,對觀眾的吸引力真的沒那么強了。
檔期之于電影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這部《哥斯拉大戰金剛》,如果換一個觀影需求急需釋放的檔期公映,票房會爆炸性增長,清明節這個檔期,向來冷清,即便哥斯拉與金剛這“哥倆”,也攪不熱影市。
或許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是檔期不行?還是影片不行?觀眾一般不會往這個方向想,如果連怪獸電影都沒法讓更多觀眾走進影院了,還有什么類型的作品能讓觀眾激動?
上個世紀以來,怪獸電影一直在做加法,顯而易見的一個加法是,怪獸變得越來越大,僅以金剛為例,1933年黑白版的《金剛》電影,身高5.5米,到2017年《金剛:骷髏島》的時候增長約十倍,達到52米,今年這部《哥斯拉大戰金剛》,身高又翻了一番,達到102米。
金剛身高變化史,也是觀眾視覺體驗的提升史,IMAX巨型銀幕已成人們觀看大片的不二之選,它甚至成為預測未來視頻消費時,電影院有必要存在的最大理由之一。配合不斷擴大的銀幕,怪獸電影的特效也日漸精進,《哥斯拉大戰金剛》甚至敢拍攝更多的白天戰斗畫面了,這對景深與清晰度,都是不小的考驗,而無可挑剔的畫面,恰恰最能說服觀眾買票。
2013年的《環太平洋》,以令人驚訝的超大型機甲戰士迎戰同樣巨大的各種怪獸,拉開了新一輪怪獸電影的競爭,但也是自這部電影之后,觀眾對于銀幕上怪獸不斷變大,似乎不再有太強烈的激動,也就是說,在最初的驚訝過后,觀眾已經對此習以為常,也基本認定,創作者會一直堅持把這條路走下去。
華納兄弟(《哥斯拉大戰金剛》的出品方)等電影公司,不得不這么做,因為這是一樁保險系數很高的買賣,自古套路得人心,既然每逢怪獸都掙錢,為什么不少動腦子多動手?《哥斯拉大戰金剛》的劇情雖然收到不少吐槽,但吐槽者往往在說完劇情弱之后會補充一句“特效確實值回票價”,這樣的評價是不是很熟悉?往往在這句話背后,藏著另外一句潛臺詞,“下次不會輕易再上當了。”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