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探案,我們看推理綜藝的時候在看些什么

2021-03-31 17:31:11

來源:互聯網

90后蘇綺是一個推理探案迷,“一千多集的《名偵探柯南》翻來覆去地看”。從小時候看推理探案的小說、電影、電視,到后來看綜藝,跟著真人秀的主角一起追尋“誰是兇手”,特別有參與感。

95后劉思思對推理探案并不感冒,但從大二開始追《明星大偵探》(以下簡稱《明偵》)一季不落,“剛開始當一個純粹的綜藝看,因為里面有我喜歡的藝人;漸漸地,就像在看一個劇”。這是劉思思看得最“認真”的一檔綜藝,甚至經常要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才能跟得上“劇情”。

續集總是容易“仆街”,《明偵》可能是個意外,從2016年第一季到現在第六季,豆瓣評分不低于8.5。除了找兇手,看推理探案綜藝的時候,我們還在看些什么?

70%推理+30%真人秀

推理探案綜藝每期設定一個故事為劇情背景,各位玩家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通過闡述不在場證明、現場搜證、集中推理等方式指認嫌疑人,最終找出兇手,還原案情。

聽上去有一點像“劇本殺”“狼人殺”?區別于傳統桌游,“劇本殺”交互式、沉浸式的游戲體驗滿足了社交、娛樂兩方面需求,為年輕人提供了新的社交場所。而這類游戲的風靡,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推理游戲,進而喜歡上了推理綜藝。

調查數據顯示,《明偵》的觀眾以19-25歲的年齡段居多。蘇綺就是“狼人殺”重度愛好者,“我喜歡當法官,從上帝視角去看大家發言、推理的過程,看綜藝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感覺”。

在《明偵6》制片人何舒看來,這是一檔“70%推理+30%真人秀”節目,看點主要由推理劇情和綜藝笑點組成,“不管是推理粉還是普通觀眾,大家都有好奇心,會好奇推理背后的劇情。但作為一個面向年輕觀眾的網綜,笑點的輸出同樣不可或缺”。

何舒說:“我們在緊張的劇情中‘爆梗’,持續輸出腦洞大開、輕松詼諧的情節,塑造貼合時事的‘人設’,從案件名到角色名,都有許多玩‘梗’的成分。在很大程度上,這些‘梗’和笑點帶來的熟悉感,容易讓觀眾瞬間進入劇情,卻又不至于將綜藝視為一個嚴肅事件,這是能留住觀眾的關鍵因素。”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文化產業系講師楊慧也是《明偵》的觀眾,在她看來,推理探案綜藝的吸引人之處,一方面和看此類影視和文學的心理相同,被高強度的懸念吸引;另一方面,“明星”“娛樂”的元素也不可少,甚至要用綜藝感消解掉一部分懸疑和恐怖的氣氛,以更符合廣大年輕觀眾的審美需求。

“宇宙”對觀眾有黑洞般的吸引力

關鍵詞: 除了 探案 我們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