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1 14:46:20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俯瞰愛爾蘭,勾勒翡翠島輪廓的每個點都是一處天涯海角。
那些散落在島嶼邊緣的城鎮(zhèn),因受海風海浪的漫長雕琢而更顯硬朗,也因各具歷史與民俗而散發(fā)著不同的光芒。
這其中璀璨奪目的,科夫小鎮(zhèn)(Cobh)算得上一個。
它曾被“旅行圣經(jīng)”——《悅游》雜志(Condé Nast Traveler)評為“歐洲最美的25座小鎮(zhèn)之一”。
它是泰坦尼克號沉沒前最后的停靠地,也是曾見證愛爾蘭大移民歷史、珍藏著海那邊“愛爾蘭鄉(xiāng)愁”的地方。
明麗色彩和淡淡憂傷情調的交織,讓這個佇立于愛爾蘭之南的海港小鎮(zhèn),魅力非凡。
今天,我們就一起靜靜聆聽海風中的科夫故事。
如果拋開科夫的歷史不談,單從顏值說起,科夫最有名的莫過于那一排五彩的童話小屋。
它們與背后古老教堂相互映照,舊貌與新顏的強烈對比仿佛是在告訴大家:科夫是一個有趣、有故事的存在。
在18世紀中期,它被正式命名為“科克之灣(Cove of Cork)”。到了19世紀初,科夫坐擁天然海港的優(yōu)勢得以進一步體現(xiàn),其規(guī)模排名世界第二,在如火如荼的蒸汽時代更是愛爾蘭的造船重地。1821年,第一艘連通愛爾蘭與英格蘭的蒸汽船就誕生于此。
1849年,英女王維多利亞曾出訪于此,為紀念這一歷史事件,科克之灣更名為皇后鎮(zhèn)(Queenstown)。
到了1920年,科夫將名字改回“Cobh”,“Cobh”其實是“Cove”的變體,bh的拼寫是對愛爾蘭蓋爾語(Gaelic language)的致敬。
地處海港的科夫,曾在不到百年的光景里見證了百萬愛爾蘭移民和兩次慘烈的沉船大事件。大名鼎鼎的泰坦尼克號就曾在她的目送下慢慢駛入大西洋。
來到科夫,首先闖進你視野的,一定是恢弘的圣科爾曼主教堂。這座天主教堂位于科夫中心,處在俯瞰海港的絕佳位置,它始建于1868年,歷經(jīng)半個多世紀,直至1915年才得以竣工。在大教堂的門口的上方,基督(Christ the Universal King)、戴王冠的圣母、十二使徒、圣約瑟夫和施洗者圣約翰正迎接朝圣者的到來。
走進教堂,宏偉的哥特式風格映入你的眼簾,精致的雕刻、美麗的拱門……你很難想象,它竟存在于人口只有一萬多人的小鎮(zhèn)上。
教堂也是人們?nèi)粘I畹臒o聲守護者,每隔1小時15分鐘,塔樓上的大鐘琴便會響起。每逢鎮(zhèn)上有婚喪嫁娶,它也會響起鐘聲,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祝福和哀默。這座大鐘琴由49座鐘組成,這樣的規(guī)格在歐洲也位列前茅。
科夫港是愛爾蘭百萬移民史的見證。
在1848年到1950年間,超過250萬愛爾蘭人經(jīng)過科夫港口,登上遠行的輪渡,奔赴前途未卜的異國他鄉(xiāng)。不知有多少離愁別緒從渡口注入大西洋。
為了紀念迫不得已的流散和無數(shù)飽受別離之苦的家庭,科夫在海邊立起了移民雕塑。安妮·摩爾就是其中的代表。
1892年,15歲的安妮·摩爾帶著兩個弟弟踏上了名叫“內(nèi)華達”(Nevada)的郵輪,去往新的家園。據(jù)說,她是愛爾蘭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取得他國公民身份的移民,也是愛爾蘭百萬離家者的代表。從這離開的大多數(shù)愛爾蘭人,都經(jīng)過了一個如今被稱為“傷心碼頭(Heartbreak Pier)”的地方。
一百多年前,他們由此棧道上船,無數(shù)次的回眸,眼中不舍的淚水,是碼頭最深刻的記憶。
科夫港,是工業(yè)奇跡泰坦尼克號駛入大西洋的最后停靠港。
曾有123位乘客在此登船,面對當時世界上體積最大、設施最豪華的海上巨擎,這一百多人和岸上遙望的群眾們該是多么興奮。
然而,不到24小時,僅剩下44人。
如今,經(jīng)過科夫港的郵輪往來頻繁,每年約有100,000游客從港口下船。
重溫泰坦尼克之旅,也成了人們必不可少的旅行環(huán)節(jié)。
在這趟旅程中,導游會帶領大家步行至港口,在當年登船的碼頭和紀念碑前駐足,然后來到科夫遺產(chǎn)博物館(Cobh Heritage Centre)參觀。沿途中,導游還會為大家講述不為人知的巨輪故事——這些在網(wǎng)上可搜索不到。
地址:The Queenstown Story, Cobh Heritage Centre, Cobh, Co.Cork
回望泰坦尼克號的另一去處是科夫熱門的“泰坦尼克體驗”(Titanic Experience)。
特別的是,每個到訪這里的人都會獲得一個新的身份——當年從科夫登上泰坦尼克的旅客之一。在導游的帶領下,你將登上泰坦尼克號的“虛擬旅程",以第一視角的方式,感受那場震驚世界的海難。
地址:White Star Line Building, 20 Casement Square, Cobh, Co. Cork, Ireland.
自己探索的話,隨意穿梭小鎮(zhèn)也不錯。因為,科夫從巨輪沉沒的那一年開始,街巷的結構就幾乎沒怎么變過。
1912年的場景,仿佛也就在昨天:泰坦尼克的汽笛忽然響起,聲音振聾發(fā)聵,人們蜂擁而去,爭著一睹巨輪英姿......
時隔三年,另一艘驚艷工業(yè)史的巨輪,盧西塔尼亞號(Lusitania),在愛爾蘭外海被德軍魚雷擊中沉沒。生還者被送至科夫救治,另有100多的罹難者被埋葬于此。
在Casement廣場上立有盧西塔尼亞號和平紀念碑(Lusitania Peace Monument)在默默地叩響著歷史的巨浪。
科夫旁邊有個著名的鄰居。有趣的是,它和科夫近在咫尺,但是畫風卻相距甚遠。它就是擁有“愛爾蘭惡魔島”之稱的斯派克島(Spike Island)。
斯派克島與科夫隔海相望,單程輪渡航程10-20分鐘。
與彩色科夫相比,斯派克島略顯肅穆,甚至有幾分詭譎。非常符合怪誕口味的旅行者們。
島上的建筑群曾是一座中世紀修道院和軍事要塞,19世紀中期被改建成了監(jiān)獄,用來關押因饑荒而日益增加的盜賊,在當時有著“歐洲最大監(jiān)獄”的名號。導游會帶領訪客游走地下室和暗道,一路打開“鬼話”模式,講述曾發(fā)生在此的酷刑和謀殺。如果不怕留下陰影,不妨主動走進“小黑屋”腦補《肖生克的救贖》《越獄》《禁閉島》等監(jiān)獄風云。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