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醒龍新作記錄武漢抗疫 沒有退路只有挺身而出

2021-03-31 11:16:52

來源:互聯網

茅盾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雙獎得主、著名作家劉醒龍日前推出長篇紀實散文《如果來日方長》,作品以文學筆觸記錄武漢抗疫受到關注。

疫情期間,劉醒龍身患復雜的眼疾,但他以驚人堅毅與膽識執著地寫下親歷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過程。與一般采寫抗疫故事的作品不同,劉醒龍從頭到尾身在武漢,與全家三代人共住一個屋檐下,他寫作的身份不是一名作家,而是一位在抗疫戰場上,沒有任何退路、只有挺身而出的一千一百萬普通武漢人中的一個。

在《如果來日方長》日前舉行的分享會上,劉醒龍坦言,時隔一年多的時間再次來到北京,看到熙熙攘攘的熱鬧場景時還是有不真實的感覺,當日,談到武漢卓爾足球隊險勝,武漢球迷所說的“我們活下來了”這句話時,他一度哽咽淚下,直言現在的淚點比較低,特別容易感動。他說即使是在武漢采訪的專業記者的所見所聞也不會比一個普通的武漢人所經歷的感觸更為深刻,因為疫情期間的真實情況,只有身處武漢日常生活的真正親身經歷才能感受到。

評論家梁鴻鷹從理論視角高度評價了這部作品,認為《如果來日方長》具有充分的真實性、豐富的文學性和高度的思想性。全書充滿著生活的質感,以強大的細節和語言的整合能力,達到了生活情感與藝術才華的統一。

他指出,《如果來日方長》是目前反映抗疫的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這部作品告訴人們要熱愛生活、有開放包容的心態,需要認真品味文字背后的思想。

“第七十六天過去,接下來的日子不再是第七十七天!”“一個人要何等堅忍,才能使自己面對玉石俱焚的現實而幸免于身心俱碎?”劉醒龍用親身經歷和處于一線的在場感受,寫出二十萬字的長篇紀實散文《如果來日方長》抒寫那段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武漢抗疫過程。

作家以理性客觀的視角,詳細描述親人、朋友、同事、鄰居,以及或熟悉或陌生的同城中人,與疫情決一死戰的具體細節,用大量事實和實際行動表現了武漢人民在抗擊疫情中的“拼命”精神,使人理解為何武漢是座“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為何是“英雄的人民”。

書中既有個人日常平凡小事的描繪,也圍繞著疫情進行了深入思考和深度反思,既有未成年兒童在疫情之下令人動容的不一般表現,也有本地抗疫主力軍鮮為人知的罕見手筆,具有相當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關鍵詞: 劉醒龍 新作 記錄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