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4 16:47:37
來源:互聯網
根據場外創始人投票,熱門綜藝《創造營》第五期節目迎來第一次順位發布,90進55,排名56名遭淘汰的大衛令不少網友感到“意難平”。畢竟他在國際學員之間實現無障礙溝通,還因一手漂亮的書法引發話題。剛結束“閉關”狀態的他對記者表示,自己真不是來寫研究偶像市場寫論文的,而是來圓自己內心一個“隱秘”的兒時夢想。
唱跳最厲害的“翻譯老師”?解鎖人生更多可能
金發碧眼的俄羅斯帥小伙大衛·克羅索夫,從小與漢語結緣,十八歲來到中國學習,一待就是十年。作為2014漢語橋《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全國總冠軍、北京市旅游形象大使、《世界青年說》人氣嘉賓、《天天向上》代班主持……他的面孔被許多中國年輕人熟悉,也被親切地叫“大衛”。
大衛出現在一個男團成長綜藝中,多少還是令人意外的,粉絲也不乏質疑之聲。一開始因為不理解,粉絲甚至不希望大王在節目中走得更遠,這影響到了大衛的“撐腰榜”排名。還有人從通曉中文、日語、俄語的大衛在節目中給選手擔任翻譯判斷,他是《創造營2021》唱跳最厲害的“翻譯老師”。“哈哈翻譯是最大的誤解,其實我是抱著學習的心態去參加的。”從清華碩士畢業后,大衛想跳出舒適圈,從新的環境尋找靈感,嘗試更多新的東西。“糾結許久,參加節目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是唱跳‘負’基礎,原本以為面試沒戲了,沒想到一路意外過關,直到上島,我覺得是一種緣分。”
大衛表示,即使有遺憾,但付出努力,就不后悔。這兩天,剛從位于海花島的《創造營》“與世隔絕”練習、錄制節目的集體生活中抽離出來,大衛首選放松自己。一早醒來就要整理好自己,以飽滿的狀態,迎接處處抓拍的攝像機,這種生活,即使對已經上過《開講啦》《世界青年說》《漢語橋》等多檔節目的人氣選手大衛來說,也是新鮮的。“很多生活化的反應和交流的過程都會被播出,真人秀跟我之前的節目不同,會有壓力。現在錄制結束了,我只想放空,好好休息一下。”
找回兒時唱跳夢想,因用力過猛受傷
在節目中,觀眾沒有機會了解到大衛真實的想法,畢竟有那么多學員,往往唱跳俱佳,或者話題性十足的選手常常會“搶走”鏡頭。“看到我唱跳四肢不協調的樣子,大家會認為你適合去學語言,但我覺得,人不應該被自己的標簽所束縛和捆綁。可能跟練習很多年的學員相比,我確實沒那么順利。但我不是一個弱者,我覺得人要綜合發展,讓活著的意義更豐富。”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學霸大衛小時候曾有一個舞臺夢。“在俄羅斯我進過學校的合唱團,后來因為變聲期跑調被開除,才與夢想失之交臂。也想學過跳舞,但往往兒時的夢想就停留在小時候,也毀滅于小時候。所以,其實來到《創造營》,給我提供了一個跟小時候夢想相遇的機會。在臺上那一刻感到很幸福,下臺以后激動哭了。”
大衛說,為了改變笨拙的狀態,在營里每天都會練習唱跳基本功。由于缺乏經驗,也會“用力過猛”。練習首秀歌曲時,用嗓過度導致失聲,演出時吃了很多藥,以及進行各種理療,才讓聲音臨時回來。還有彩排時腰部肌肉扭傷,雙腿發腫,胸部神經壓迫,吃止痛藥才能上臺表演。經過一兩個星期才康復,也錯過了練習主題曲的最佳時間。“有一段時間只能躺著,節目組一直很照顧我,我不想賣慘,但心里還是覺得有些遺憾,這影響了我在臺上的表現。”
結交不少好友,不要因文化差異而“休克”
說到收獲,大衛說,在節目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追逐夢想,尋求成團出道,很開心能夠運用專業背景為國際青年文化交流提供幫助。“我學的是比較文學,可以利用語言優勢,幫助中國學員和海外學員解決溝通之中的問題,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大衛說,主要是語言的壁壘和表達習慣問題,“詞不達意的時候,就需要一種共通語言。通過我的翻譯,及時解決誤解,我們練習的進度就很快。”
“三個月的時間里,我們放下輿論,不受外界干擾,練習之余,一起打羽毛球、甚至回到捉迷藏這樣童年的歡樂中。”大衛因此結交到不少好朋友。“跟年輕學員相處,自己仿佛回到18歲的狀態,交流完全沒有‘代溝’。人什么時候變老?就是停止學習,停止吸收一切新鮮東西的時候。”
一直想回俄羅斯,卻被喜愛他的中國網友投票留在節目中的利路修引發了不少有趣話題。大衛調侃,利路修很有趣,但他也并沒有不洗頭,消極等著被淘汰。其實這反映了中國觀眾對于國際學員的包容度,自己也通過這檔節目收獲了很多新粉絲。
生活中的大衛愛看電影、運動、書法,還是個“好奇寶寶”,愛鉆研感興趣的事情。“我跟教舞蹈的老師說好,你教我跳舞,我教你英文。其實練習舞蹈,跟學語言的方法差不多。學習的過程可能會無聊,但必須耐得住寂寞。”大衛中文流利,完全沒有口音,但你不知道的是,他苦練普通話基本功,每天都在朗讀文章,練習繞口令,付出很多精力。
遠在俄羅斯的父母已經習慣了大衛的獨立,常常會無條件支持他的決定。當記者跟他談到賈玲導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時,他說,“其實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碰撞,就像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筆下的《父與子》,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觀念不同永遠存在。”對于生活在跨文化語境中的大衛來說,“重要的是學會去接受,不要因為文化差異而感到‘休克’,不要排斥,不著急去評價,慢慢觀察,在融合共生中發展。”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