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走紅“反哺”游戲市場風靡 劇本殺與綜藝誰成就誰?

2021-03-23 12:16:52

來源:互聯網

“劇本殺”原本是一種游戲玩法,近些年成為一種新型線下游戲業態。現在“劇本殺”的玩法被綜藝專業者所借鑒,以此為模本制作了新型綜藝節目。隨著這類綜藝的走紅,“劇本殺”產業又再度熱了起來。兩種不同的文化產業形態,以一種共生的關系相互發展,各取所需。

綜藝走紅帶動“劇本殺”翻紅

“春節后,不少‘劇本殺’店在各大寫字樓、商圈開業,快的商家籌備一周就上馬,此前不少線下門店也在尋求更大投入,從資本、商家到玩家都看好‘劇本殺’。”剛剛從玩家轉型成“劇本殺”新店主的郝春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底氣十足地講述自己近一個月籌備新店的歷程。

到底“劇本殺”是什么?從網絡綜藝到線下門店都有它的身影,躋身20-35歲年輕人新型“社交游戲”,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也體驗了一把“劇本殺”。

“劇本殺”是啥?

現在依舊有很多人在問“劇本殺”是啥?這是一種起源于英國的桌游,玩家通過分飾劇本中的角色,一般以5-8人為主,大家圍繞劇情展開推理、還原人物關系,互動交流、探討、交換線索,共同揭開這個秘密或發現兇手。記者采訪劇本監制啟人,對于“劇本殺”的興起他直言:“2017年我們從翻譯本開始接觸‘劇本殺’,當時還沒有專營‘劇本殺’的店,一般都在桌游店、狼人殺店進行游戲。隨著喜歡‘劇本殺’的受眾越來越多,開始有了專營店。”

通過業內人士對美團點評的數據抓取,截至2019年12月,全國的劇本殺店已經由1月的2400家飆升到12000家,一年之間開出一萬家門店。根據行業專業平臺“小黑探”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全國的“劇本殺”門店已經由起初的2400家發展超過了2.5萬家,門店大部分集中在商圈、大學等人流密集處,線下體驗玩家人數超過3000萬。身處百億風口的“劇本殺”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完成自己的“野蠻發展”。隨著疫情的好轉,今年春節不少“劇本殺”店迎來井噴式開店潮,不少新店主紛紛下場自主經營。

對于大眾而言,此前了解到“劇本殺”是因為幾檔網絡綜藝熱播,例如芒果TV《明星大偵探》、衍生綜藝《名偵探學院》,米未出品的《飯局的誘惑》等。2016年,第一季《明星大偵探》上線,高質量的劇本、嚴謹的邏輯線、明星沉浸式的角色扮演,一播出就收獲出圈式的成功。

如今到了第六季,《明星大偵探》總導演何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我可以很自豪地說,目前‘劇本殺’市場的風靡,我們的節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線下,它帶動了線下“劇本殺”產業的爆發式增長,從2016年到2020年注冊企業翻了6.4倍,《明星大偵探》播出的五年也是這個產業爆發式增長的五年,二者之間存在直接的線性相關。這一系列的動作完成了綜藝IP在助力產業升級上的一次全新跨越,也實現了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效合一”。

樂趣在哪兒?

記者在知乎話題“劇本殺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劇本殺的魅力在哪里”的回答中,“體驗”是被提及最多的詞語。

“當你代入角色的時候,你的世界就會改變。”“游戲里的歡笑、淚水、緊張、猜忌、燒腦,可以讓人忘記現實,體驗另一個不同的世界。”“走進門,體驗別人的故事;走出門,回歸自己的生活。”這些都是玩家對于“劇本殺”的感受。

都誰在玩?

記者從美團研究院的數據中找到,參與“劇本殺”消費的年齡以20歲到35歲的年輕人為主,占行業玩家的83.86%,這些人消費能力強,喜歡娛樂性、社交性強的線下活動。記者采訪在深圳從事媒體工作的馬郡桐女士,她坦言:“社交是我參與‘劇本殺’的主要目的,以深圳均價100元每次的價格,我半個月會參加一次這樣的聚會。我朋友說‘治好一個社恐的孤獨和擰巴,只要一盤劇本殺就夠了’,這樣的游戲形式確實讓我們迅速打破社恐的尷尬。”

隨著“劇本殺”火爆,現在很多店家都不支持門店“拼車業務”(一次“劇本殺”被稱為一車,“拼車”等于玩家彼此不認識,到店任意組合)。劇本監制啟人告訴記者:“年前很多‘劇本殺’店還支持現場‘拼車’,但由于門店生意逐漸火爆,現在大多店主不接受到店‘拼車’。店家會建立很多微信群或者發起線上活動,讓玩家提前線上約本,臨時組團。”

“走進門,體會別人的故事;走出門,還是要回歸自己的生活。”“劇本殺”成為很多年輕人的“社交游戲”,隨著門店的增加也讓“劇本殺”市場逐漸龐大,對于劇本內容的監管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 節目 走紅 反哺 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