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傳奇老人勞倫斯·費林蓋蒂:紙張可燃燒,但書店不會逃跑

2021-03-20 21:48:06

來源:互聯網

很少有書店主人去世的新聞會上報,更別說是登在各大國際媒體了,但2月底,美國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英國的《衛報》《泰晤士報》、法國的《費加羅報》《世界報》、德國的《法蘭克福匯報》《明鏡周刊》等,全都大幅報道了美國舊金山“城市之光”書店與出版社的創辦人、詩人勞倫斯·費林蓋蒂2月22日于書店附近的住家中去世、享壽一百零一的消息。短短幾天內,我的電子郵箱和通訊視窗涌入了許多書友的信件與留言,大家同聲哀悼。此時的我正在臺灣,聽聞舊金山的友人說要去書店憑吊,我請他們替我在書店前點一支蠟燭、放一朵花。

三易收養家庭

勞倫斯·費林蓋蒂有個非常曲折的童年,他1919年生于美國紐約州,是個遺腹子,父親是意大利裔的移民,在他生前幾個月去世。母親獨力照顧他和另外四個哥哥,因壓力太大、身心失調,在他兩歲前進了精神療養院。

費林蓋蒂被送給一對未生育的親戚夫婦,養父與養母感情不睦,養母不久就帶著小費林蓋蒂回到她的家鄉——法國東部的史特拉斯堡,在那里住了幾年,因此費林蓋蒂最早能說的是法語,這也使得他日后對法國文化產生高度興趣。五歲左右養母又帶他回到美國,試圖與養父修好。但不久年邁的養父失業,財力吃緊,六歲的費林蓋蒂只能暫時被送到孤兒院。幸好較年輕的養母不到一年就找到工作,在一個富商家庭當家教,不僅食宿免費,還允許費林蓋蒂同住。

當一切看似平穩之際,養母居然離奇失蹤了,好在富商夫婦愿意收留他,成了他的第二家養父母,家中書房里的藏書也成了他的啟蒙讀物。誰知1929年美國股市大跌,引發了經濟大蕭條,第二家養父母家道中落,又把上中學的費林蓋蒂托付給另一個家庭。

命運之神似乎不斷和費林蓋蒂開玩笑,所幸這兩戶人家都對他頗照顧,他也沒有自怨自艾、自暴自棄,甚至還獲頒鷹級童軍(美國童軍的最高等級),但同一個月卻因在小店偷鉛筆被逮,這段可笑的過往被他寫進了《自傳》一詩中。如此坎坷的成長背景,想必和他日后特別同情弱勢族群有關。

1937年費林蓋蒂高中畢業,上了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新聞系,也開始投稿寫作。據他表示,會申請進此校,是因為當時他所敬佩的作家湯瑪斯·伍爾夫曾經是此校的學生。

1941年費林蓋蒂大學畢業后不久,應募入伍海軍,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4年6月,他指揮的獵潛艦參與了著名的諾曼底戰役;1945年8月9日美國在日本長崎投下原子彈,同年9月中旬費林蓋蒂隨著美軍踏上這片焦土。雖然當時尸體已被清光,但眼前卻是綿延無際的泥濘,其中夾雜著大量的人骨與毛發。他經常在采訪中表示,那慘不忍睹的景象使他成了終生反戰的和平主義者。

“城市之光”聲名大噪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費林蓋蒂以退伍軍人的獎學金贊助,先取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文學碩士,之后到法國索邦大學就讀,于1950年底取得比較文學博士學位。1951年移居舊金山,起初教法文、寫藝評。1953年他與一位友人彼得·馬汀各拿出500美元,合伙開了一家小書店“城市之光”,希望其成為一個文學聚集處。

書店所賣之書,偏向新潮、前衛、反傳統、反主流,又特別關注小眾、弱勢、異類、異族文化,這里早期就賣起當時受歧視的同性戀主題相關書籍。此外,因為當時普遍認為好書皆是精裝本,“城市之光”反其道而行,販售平裝書,成了美國第一家平裝書專賣店。

由于書店前衛、自由、波西米亞的氣息,早期吸引了不少后來出名的文青,如杰克·凱魯亞克、艾倫·金斯堡、蓋瑞·史奈德等,這些人被稱為“垮掉世代”。

1955年費林蓋蒂買下彼得·馬汀的股權,同年創立了與書店同名的小型出版社,首先推出了“口袋詩人系列”。以平裝、小開本、廉價的形式出版詩集,第一本就是費林蓋蒂自己的處女座《消失世界的影像》。系列中最著名的,莫過于編號4、1956年出版的金斯堡詩集《嚎》(全名為《嚎及其他詩》,通稱《嚎》)。

由于詩中涉及同性戀、嗑藥與大膽的情愛字眼,詩集被警察沒收,費林蓋蒂被控出版猥褻書而被捕,后來上法庭審判,最終在支持者高喊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言論自由的壓力下無罪開釋,2010年的電影《詩犼》(另譯為《嚎囂》)就是以此故事為劇情素材。這事件成了出版史上的里程碑,使得多年前的禁書也跟著解禁出版,例如亨利·米勒的《北回歸線》、D.H.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等;《嚎》、金斯堡、費林蓋蒂、“城市之光”更因此事件聲名大噪。

1957年,凱魯亞克的《在路上》由維京出版社出版,此書是描寫兩位盲動的主角,無拘無束地在美國東西兩岸間游蕩來、游蕩去的自傳體小說,因作者以三個星期時間用打字機把稿子打在長30米的長軸紙上而備受討論。當時已經頗具知名度的作家楚門·卡波堤在電視節目上接受采訪時,曾以挖苦的語氣說凱魯亞克的書不是寫作,只是打字。雖說如此,《在路上》還是得到許多年輕一代的認同,成了垮掉世代的經典之作。

雖然費林蓋蒂寧愿稱自己是波西米亞人,也不愿被歸為垮掉世代,但他的書店與出版社卻是孕育這群文青的關鍵場所,書店二樓也一直辟有垮掉世代書區。

當時在世作家銷量最大的詩集

1958年費林蓋蒂的第二本詩集《心靈的康尼島》出版。一開始在聲量與銷量上無法與《嚎》相提并論,但詩句易讀且帶著魔幻、懷舊的浪漫氣息。隨著口耳相傳與時間的推進,1989年在美國本土已經售出約70萬冊,若加上其他國家的翻譯本,則達100萬冊。

關鍵詞: 百歲 傳奇 老人 勞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