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4 12:45:40
來源:互聯網
日本浮世繪書寫了17世紀到19世紀的日本文化和藝術史,為現代主義藝術和潮流文化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3月12日,“遇見浮世·博覽江戶——江戶時代浮世繪原版珍藏展”在今日美術館拉開帷幕,集中展現近100幅國內從未展出、創作于江戶和明治時期的浮世繪原版古畫。
展覽從江戶城市文化切入,選取眾多反映江戶社會風貌、風俗民情、百姓生活、民間傳說的作品,形成“入城”“入室”“入魂” 三大板塊,帶領觀眾深入解讀日本文化。其中,“入城”帶領觀眾俯瞰江戶全貌;“入室”展現了江戶市井生活,包含劇院、相撲、閨閣、節日等不同生活情景;“入魂”則通過展現各種英雄傳說、歷史軼聞的作品,反映日本民間信仰及精神文化。
此次展出作品中最有名的莫過于《神奈川沖浪里》。《神奈川沖浪里》是“畫狂人”葛飾北齋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本次展出的為1832年版本,葛飾北齋創作此畫時,選取了“普魯士藍”進行印制,色彩鮮明。作品不對稱的構圖帶來巨大的視覺沖擊,連天的巨浪占據了畫面的大部分空間,遠處的富士山巋然不動,面對驚濤巨浪的漁民低頭俯首,表情寧靜,詮釋著人與自然的力量平衡,對抗與共存。該作被視為日本浮世繪的象征。
另一幅《凱風快晴》與《神奈川沖浪里》同屬“富岳三十六景”系列,被人們簡稱為“紅富士”。畫作描繪了富士山中出現的季節現象——富士山在夏末到秋初的早晨,有時會在特殊的氣象條件下被染成紅色。此外,在展廳二層展出的《相馬的古內里》是歌川國芳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日本傳統文化中的妖怪為題材,構圖大膽,富有沖擊力。
通過浮世繪視角,觀眾可以了解到日本的民俗文化,更能看到自古以來中日兩國一衣帶水的密切關系:江戶時代的七夕,女孩們向織女星祈求,保佑她們書法、裁衣手藝進步;貴族千金舉行技藝比賽,演奏從中國傳入的古箏,并品茶道、下圍棋。
本次展覽還采用數字化方式和觀眾進行交互,在展廳內還原了日本茶道空間及櫻花樹林,供觀眾打卡留影。展覽將持續?到5月6日?。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