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4 09:15:46
來源:互聯網
千龍網訊 3月12日至4月5日,北京人藝今年首部新排劇目《我可憐的馬拉特》登上實驗劇場的舞臺。殘酷的戰爭背景,詩意的舞臺呈現,讓這部作品在現實與理想間搭建起了一座橋梁。
作為一部小劇場作品,《我可憐的馬拉特》一方面充滿哲學式的思考,另一面又飽含浪漫而憂傷的文藝情懷,在大與小之間給予了觀眾更多欣賞和思考的空間。該劇在演出陣容上也是清一色的年輕面孔,由王佳駿、陳紅旭、石云鵬三位北京人藝青年演員擔綱主演。已經有著不少觀眾熟悉的舞臺或影視作品的他們青春卻不青澀,此番出演這樣一部有難度的作品,足以看出他們的舞臺控制力與表現力。
雖然劇情圍繞年輕人展開,但他們身上承載的主題卻并不簡單,“作者在這部作品中表達了很多,比如人如何面對愛情、理想、災難,如何保有最初的理想,完成自己的使命,以及探討什么是生活,沒有目的的生活意味著什么等。”導演林叢介紹談到。
在劇中三幕劇情里,前后時間跨度十幾年,演員既要演出符合人物的時代感、年齡感,又要演出他們漸進式的成長。王佳駿飾演的馬拉特,脆弱敏感,但又有奔向理想的勇氣;陳紅旭飾演的麗卡,堅毅而溫暖,用愛撫慰別人,也未放棄自己的追求;石云鵬飾演的列昂,向往平淡的背后壓抑著自己飽受傷痛的內心……三位演員的演繹有生活中的自然,又有詩意的情懷,讓觀眾看到性格鮮明的人物,也能感受到他們飽受戰爭帶來的痛苦,面對選擇的糾結,以及不曾熄滅的理想之火。正如導演所說 “我們每個人都是馬拉特”。
除了劇本和導表演,該劇的舞臺形式也是一大亮點。舞美設計打破原有的表演區和觀眾席之間的距離,把整個劇場處理成一個長條式的封閉空間。觀眾通過戲中客廳的門進入劇場里,演員在屋子中間,觀眾在舞臺兩側對面而坐,觀和演真正處于同一空間。“我做了一種包裹式的舞臺,是把觀眾和演員包裹在一起,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劇中的客廳里,觀眾也是參與者,更能夠感同身受。”林叢說道。灰白的家具,富有層次的燈光,俄羅斯風格的音樂,無一不營造出劇中浪漫的氛圍。
以外,在觀眾席的一側,狹長的墻壁被用作屏幕,通過在屏幕上的投影來進行場景提示,讓影像帶領著觀眾一起進入劇中時代,進行一場關于人生的戲劇旅行。(北京人藝供圖 李春光攝)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