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7 12:00:53
來源:互聯網
滴水成冰?潑水甚至能成雪!央視紀錄片《跟著書本去旅行》近期更新的一期“家在東北”,用嚴寒中拍攝的戶外美景震撼人心,帶領讀者重新“閱讀”了七年級課文《土地的誓言》。
這檔體驗式文化教育節目以中小學課本或經典名著為線索,以“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懷”為創作準則,讓觀眾隨著“書本旅行團”去河西走廊,去體驗王之渙筆下《涼州詞》中“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蒼茫大氣;前往甘肅武威去感受“馬踏飛燕”的豐美氣度;走進新疆吐魯番去探訪“火焰山遙八百程,火光大地有聲名”的美麗傳說……紀錄片聚焦“讀萬卷書”的同時“行萬里路”,走近文化古跡、實地實景講故事、身臨其境受教育,觸摸歷史、感知文化,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
從課本到實地,打通學生從物理到心靈的文化通道
在最新一集《書本中的民居——古老村寨》中,節目帶觀眾來到福清的東關古厝。這里有著古代一種寨堡合一的建筑,由90多間房子組成。曾在這里生活過的小麗介紹說,祖先為了安全,以家族的形式組成半軍事組織,共同抵御倭寇的侵擾,而古厝這種形式和功能的建筑就是這一目的的體現。隨著鏡頭,觀眾可以看到古厝的大門墻體厚度達到兩米,堅固結實,給人以厚重和安全的感受。大門上方還有三個小孔,這是其他地方的建筑很少見的。其實,這三個孔的上部空間是一個巨大的水箱,當敵人想用火燒毀大門的時候,水箱里的水就可以流在大門上,挫敗敵人的火攻陰謀。
東關古厝畢竟是民居,除了防御功能強大之外,也充分考慮到了居住的舒適性。進入前廳,古厝的挑高有七八米的樣子,采光和通風讓人非常舒適。有意思的是,由于古厝建筑之間還有類似卷軸的機構,可以在日曬雨淋非常強烈的時候,把露天的地方拉蓬遮陽、遮雨。通過這些鏡頭和講解,讓觀眾“行走”在課本中的文字之間,直觀地感知文化,并且聆聽專家和當地長者的講解梳理,打通了書本與現實之間的知識脈絡。
在“家在東北”關于《土地的誓言》的一期中,介紹了古人如何智慧地應對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惡劣天氣,法寶之一就是——泥草房。人們把泥和草結合蓋出泥草房,泥和草的建筑材質可以防止雨水把土都刷下來。由于北方的冬天寒冷,熱脹冷縮,東北的黑土地會被凍出裂縫,但是在泥中放一些草,它就不裂了。還有炕是古代北方民居中必不可少的。片中還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示了炕的工作原理:熱源來自泥草房中的爐灶,點燃爐灶后,熱量會通過進煙口進入炕洞,曲折盤旋,促使炕面發熱,然后經由出煙口從煙囪中排出去。生動解釋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幸福感,從何演化而來。
“行萬里路”的體驗式游歷讓學習更用心、用情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