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太古里“大紅牛”是如何煉成的?

2021-03-05 09:31:13

來源:互聯網

橙紅色烤漆機甲組成的身軀,一對霸氣的黑色牛角,牛年伊始,三里屯太古里的巨型“大紅牛”雕塑吸引觀眾紛紛打卡。這一正在全球首展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勢》,出自85后藝術家畢橫之手。3月4日,畢橫接受了記者采訪,分享這頭牛的誕生過程及創作理念。

“創作《勢》的想法在很久前就已經萌生了,2018年1月開始進入畫草圖階段。”畢橫介紹,這件作品的靈感來自古代傳統、當下中國與未來科技。作品整體造型結合了牛、機器人與頂級超跑,其中老黃牛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勤勞致富的象征,機器人代表未來科幻的概念,而超跑代表著財富,流線型線條亦展現出工業美學。作品還融入了高鐵元素,折射著中國當下的發展。勢不可擋的大紅牛,為所有觀賞者增添“牛年有牛勢”的期待與信心。

“大紅牛”的身姿十分高大,長11.5米,寬7.5米,高6米,重量更是達到了10噸。“作品是在三里屯現場施工組裝而成的,因為運輸需要,每件部件的尺寸不能超過3米。”畢橫透露,《勢》的運輸與施工經歷了不少困難,此前河北出現疫情,作品部件的運輸一度推遲。因為《勢》選地在三里屯太古里的噴水池廣場,考慮到地面承重,作品必須又輕又穩固,為此進行了細致的評估審核和設計的調整。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的畢橫,與三里屯太古里有著奇妙的緣分。“我在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上學時,每周末都會出去寫生,有一天我路過了一個工地,在那里完成了一張速寫,這件作品最后幫助我免試保送到了中央美術學院。后來才知道原來那片工地,就是現在的三里屯太古里。”在畢橫看來,商業地產購物中心是把高雅藝術與潮流大眾做鏈接的最好的平臺,因為時代在更迭,未來的藝術作品也都會慢慢脫離美術館走進大眾視野。

畢橫一直專注于大型公共藝術作品,超大型的體量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也增強了藝術表達的張力。高達十米的雕塑作品《解放》是其重要代表作,由關公、解放、變形金剛三大要素組成,關公代表著忠義之士,蘊含著東方文明古國千年來傳統文化精髓,解放是中國第一輛汽車,而變形金剛寓意著未來科技文化發展的風向。

在畢橫的作品里經常可以看到機甲元素,但在他看來,“機甲是全球化的前沿元素,它更像一個外衣,我想用全球化的語言承載浩瀚的中華傳統文化。”在他的“機樂世界”系列作品中,有身著機甲的熊貓《阿潘達》,傳遞著“科技與自然要像太極一樣和諧共生”的理念;而機甲孫悟空造型的《斗戰“剩”佛》,則融合了他對于西方科學與東方哲學的思考。

據悉,《勢》將在三里屯太古里展覽至3月7日。“接下來會運往工廠進行修整,我們正在考慮展出的第二站,將選擇與之匹配的場地。”畢橫說道。

關鍵詞: 三里屯 太古 紅牛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