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5 09:01:01
來源:互聯網
距云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角鄉翁丁老寨失火已經過去20多天。因翁丁老寨特殊的文化意義,該事件在全國各界引起廣泛關注,成為熱議話題。火災之后,翁丁老寨的非遺保護又該何去何從?
人在,非遺在
據媒體報道,翁丁老寨火災燒毀房屋104間、寨門2個、廁所4間,所幸無人員傷亡。
翁丁村(由老寨和新寨組成)是中國佤族歷史文化和傳統建筑風格的原生態村落,是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村內共有120項文物,其中105項是傳統民居建筑群,15項是歷史環境要素。翁丁村的“佤族木鼓舞”和“司崗里傳說”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翁丁村佤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和“佤族木雕制作技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翁丁村2020年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研究中心主任馮驥才表示,從文化意義上講,翁丁老寨失火對他的震撼不亞于巴黎圣母院失火。他說:“作為中國56個民族之一佤族的原生地,翁丁老寨始終完整地保持著本民族原始的祭祀、信仰、史詩、圖騰和居住環境(茅草房)等,文化價值巨大!”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苑利表示,翁丁老寨火災對于非遺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這把大火使當地的非遺失去了它們賴以生存的原生環境,好在非遺是以人為載體的,只要人還在,非遺就不會消失。
云南民族大學教師、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施宇峰告訴記者,構成翁丁老寨的重要文化要素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村落格局、建筑、生活生產用具和寨民的生活。村落格局與佤族的生活習俗關系最為緊密,大火并不會對格局造成很大破壞。對于建筑的損毀,只要在研究透徹的基礎上,使用傳統材料和工藝、按傳統方式建造,就還能保有佤族民居的形態,但重建需要注意的是,傳統佤族建寨、建房都有一套固定的儀式。生活生產用具被燒掉很可惜,但好在翁丁老寨的生活生產用具和周邊佤族寨子差異不大,有針對性地收集整理也不失為一種彌補方式,這3點屬于空間物質方面。“寨民的生活與非遺的保護和傳承直接相關,非遺的核心在于人。整體而言,大火損毀的古村落建筑還可以復原。”施宇峰表示。
云南財經大學首席教授、旅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明慶忠也認為,這次損失更多的是翁丁老寨保留的佤族傳統文化的物質性“記憶”遺產,包括建筑、生產用具、展演場景、舞樂用具等,但非遺的根基仍在,只要系統性挖掘整理,還是有力挽狂瀾的可能性的。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原分黨組書記、副主席羅楊告訴記者,眼下當務之急是保護木鼓、雕刻、傳說等不同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為他們創造更多傳承條件,盡早盡力恢復古寨的古風古貌。
災后,翁丁老寨的非遺保護如何開展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