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自然都獨一無二,不妨拿起紙筆,時刻感知大地的脈動

2021-03-04 12:46:20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這個冬天似乎格外寒冷,校園長廊下,水龍頭結了冰,孩子們拿它來玩比手勁的游戲,看誰能破解這個大自然的奇妙魔法。

和大自然做朋友

步入教室,我翻開孩子們的自然筆記本,那些來自校園綠地的小果實們,又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槭樹果實長著薄而彎曲的翅膀,風中,它扭動著螺旋形的舞步奔向大地;大吳風草的果實仿佛魔發(fā)精靈,風一吹,淡黃色的冠毛帶著它,輕盈地飛向遠方;榔榆的果實穿著蝙蝠衫,翻筋斗是它的拿手好戲,在風的幫助下,一個接一個的筋斗,把它送往新的故鄉(xiāng)……

和以往一樣,每次到學校開展長周期自然筆記課程,我都帶著那只透明的百寶盒,這只盒子里,總是盛滿來自大自然的寶貝。我取出馬利筋、楓楊和水蠟燭的果實,它們和槭樹、大吳風草一樣,每個果實里都藏著夢想翱翔的種子。今天,孩子們需要運用仿生學原理,將一張張A4紙變成一枚枚會飛翔的果實。

瞧啊,空曠的操場上,北風呼嘯,孩子們用力一拋,那些模樣奇特,或長翅,或帶“毛”的紙果實們飛了起來,義無反顧,奔赴前方。

哪個孩子,哪個人,沒有奔向未來的夢想?就像長著翅膀的種子,每個人都在期待勁風助力,啟程遠行。十多年來,我深深感到,自然筆記這種親近自然、探索自然、記錄自然的方式,正像一縷勁風,幫助越來越多的人,開啟生命中一段段嶄新的旅程。

我最早接觸自然筆記是在2009年夏天。一個天邊映著玫瑰色晚霞的黃昏,一家即將關門的打折書店,我與《筆記大自然》相遇了。在這本奇妙的書里,美國自然觀察家萊斯利女士,教給人們如何用圖畫和文字去記錄身邊的大自然。

此時,我加入環(huán)保志愿者團隊已有兩年。兩年的時間里,我常常感到困惑和無助,看到有太多的成年人,無視大自然母親的傷痛,也同樣不愿面對環(huán)境惡化所造成的災難。如果心中從未住過一位叫作大自然的朋友,人們就永遠不會珍惜她的存在。志愿者們奔走吶喊,卻未能喚醒更多沉睡的心靈。

直到“自然筆記”的到來,我終于明確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十多年里,開展家庭活動、社區(qū)課程、校園講座,撰寫文章并出版《自然筆記:開啟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等圖書,我不遺余力地將“自然筆記”介紹給更多的人,希望在人們的內心深處架起一座座通往大自然的橋梁。如果說,我是一枚渴望在環(huán)保這條路上飛得更遠的果實的話,那么,自然筆記就是那陣風,它帶著我一路前行。

這些年里,我接觸過太多的孩子。因為有了自然筆記的陪伴,孩子們把大自然當作老師和朋友,在她的懷抱里探尋生命的奇跡。我記得,一個四年級的女孩,初次聽完講座,便愛上了自然筆記。我在周末組織的自然觀察和記錄活動,她必定到場。后來,這個孩子不論在校園,還是去往遠方旅行,自然筆記始終陪伴著她。有時,她也會帶上作品來與我分享,我們的談話永遠是天空的飛鳥、大地的生靈。升入初中后的某一天,女孩告訴我,她確立了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渴望成為一名鳥類學家。幾年后,我接到女孩發(fā)來的一條短信,因為成績優(yōu)異,她被國外的某所知名大學錄取,去攻讀她最愛的生物學專業(yè)。

在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的孩子,自然筆記打開了他們審視身邊生命世界的全新視野,在引領他們探索大自然的同時,給予他們科學、藝術和文學的滋養(yǎng)。就像一陣風,讓那些希冀翱翔的孩子,有了前行的力量。

每個人的自然都獨一無二

自然筆記,實在是一種引領人們親近自然的快樂方式。這種快樂,是不拿起紙筆、不融入到大自然中去所無法體會的。

圖畫和文字,是自然筆記最常用的兩種記錄方式,圖文結合,記錄下了我們與大自然之間最獨特、最深情的故事。

圖畫是自然筆記的一個重要內容,這是因為,只有當我們拿起筆來描繪的時候,才能真正靜下心來,仔細觀察身邊的每一種生命形式,并認真思考各種生命之間的關聯(lián)。文字也是自然筆記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冬日蠟梅的芬芳,林間斑鳩的吟唱,窗欞上冰水滴落掌心時沁人心脾的清涼,都是用圖畫難以表達的,這些流淌于心間的情緒情感更適合用文字來書寫。

并非只有擅長繪畫和寫作的人,才能成為大自然的記錄者。我?guī)н^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沒有上過專門的美術培訓班,年幼的孩子甚至不會寫太多的字。但是,就是這樣一群孩子,用漢語拼音和簡單的文字,用質樸的線條和大膽的色彩,愉悅地創(chuàng)作出一篇篇精彩的自然筆記。也并非所有的自然筆記作品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范式,除了時間、地點和天氣狀況這些必備的要素之外,獨特的設計、特別的發(fā)現(xiàn)、與眾不同的視角,以及獨立的思考,都可以成就一篇篇別具個性、獨一無二的作品。就像生物多樣性一樣,豐富和多樣成就了健康而美麗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自然筆記也是如此,由于豐富,因為不同,才使得這個創(chuàng)作的世界千姿百態(tài),而這正是它最為迷人之處。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開啟了自然筆記之旅?我想,那是因為我們原本就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我們的內心深藏著接近和回歸自然的渴望。這種渴望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并不因為是否擁有繪畫技巧和寫作能力而有所區(qū)別。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婆婆——秀英奶奶。

婆婆是內蒙古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小時候家窮,她只上過一年半的小學。在婆婆六十四歲的時候,除了自己的名字,她不認識更多的字。不要說畫畫,就是連畫筆,她也從未摸過。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在我把她領進自然筆記這扇神妙大門之后,她漸漸愛上了它。她像個孩子一樣,坐在陽光里,緩慢而堅韌地,用顫抖的手描繪著從公園里撿拾來的樹葉和花瓣。一篇篇,一頁頁,為了把作品上的字寫正確,她開始自學認字。家里的一本《新華字典》,經(jīng)過婆婆無數(shù)次地翻檢,書脊開裂,書頁脫落。就這樣,婆婆慢慢學會了許許多多的漢字。

后來,為了把作品分享到網(wǎng)絡上,婆婆又奇跡般地學會了電腦打字和博文發(fā)表。2015年,婆婆的第一本著作《胡麻的天空》出版,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好評。這本書里,收錄了婆婆眾多的自然筆記作品,以及由此發(fā)展而來的農事筆記和生活筆記。如今,婆婆繼續(xù)在創(chuàng)作更多的作品,她的第二本書也即將出版。這樣一個老人,舊有的家庭和習俗從未給予過她任何表達意見和夢想的舞臺,而今,自然筆記打開了她人生的新天地,她的愛與恨,在作品中得以向世人呈現(xiàn)。誰說老人不再擁有一顆渴望翱翔的心?即使是像婆婆這樣最普通的農村老年婦女,也渴盼像一粒種子,飛上天空,尋找一片更廣闊的天地。而自然筆記,以及其他許多具有滋養(yǎng)生命力的方式和途徑,正像一陣陣勁風,助力他們前行。

時刻感知大地的脈動

做自然筆記,并不需要特別的工具。一支筆、一頁紙,加上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和一顆躍動的心,就可以創(chuàng)作出精彩的作品。除了紙和筆,在戶外觀察和記錄,一些小工具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好幫手:直尺可以用來測量各種生物的尺寸,比如葉子的大小、蝴蝶的翅展;放大鏡則可以幫助觀察生物的更多細節(jié),例如花蕊的構造、昆蟲的絨毛。

照相機和生物圖鑒也是我們做自然筆記的好幫手。在戶外做自然筆記的時候,時間常常并不充裕,照相機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地記錄野外豐富的色彩和一些生物的形態(tài),尤其是那些快速移動不容易用畫筆捕捉的動物,等回到家后,再照著照片把它們畫下來,最后整理完成自然筆記。一開始做自然筆記的時候,對于不認識的生物可以直接在作品上寫上“不認識”;隨著求知欲的增長,一些具有實用性的生物圖鑒就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身邊的更多生物。

到戶外做自然筆記,并不等同于寫生。遠遠眺望和旁觀是不夠的,因為大自然絕不肯輕易地把她的秘密透露給人們。我和孩子們經(jīng)常匍匐在草地上,下巴貼著潮濕的泥土,草葉兒伸進袖管,刺癢我們的肌膚,而這一切可能只是為了尋找一只藏身于草叢的蚱蜢。因此,我們所要準備的不單單是記錄的工具,還要隨時準備投身于大地的懷抱,調動所有的感官去感受自然的脈動。

就在這個寒冷的冬日,那群放飛紙果實的孩子們,在風里追趕著他們的杰作,仿佛他們也擁有了翅膀,即將騰空而起。回到教室,孩子們熟練地用自然筆記把紙果實們記錄到本子上,奇妙的造型,獨特的飛行原理,自然筆記再一次讓他們領略了科學探索的樂趣。這些善于思考、勤于動手的孩子,終有一天將像小種子一樣,奔赴更廣闊的天地。

更重要的是,受過大自然熏陶和感召的孩子,在前行的路上,將變得更加聰明和睿智。曾經(jīng)用心傾聽過自然的心跳,他們就更愿將自己視為大自然的一分子。懂得善待自然的人們,也必將得到大自然同樣的禮遇。

關鍵詞: 每個 自然 獨一無二 不妨

推薦閱讀

今年慢綜藝16檔,出圈話題多為“尷尬”

發(fā)布于

簋街的色味與煙火

發(fā)布于

國產愛情電影面臨12年之癢

發(fā)布于

首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開幕

發(fā)布于

年度“最美的書”揭曉,25種圖書獲獎

發(fā)布于

城市,如何更“適老”

發(fā)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