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紅樓夢考證》一百年祭:當紅學遇上青年

2021-03-02 14:01:26

來源:互聯網

胡適一點不照顧蔡校長面子,指他是“猜笨謎”

整整一百年前,也是3月,胡適坐在租住的北京北河沿鐘鼓寺胡同十四號的大寫字臺前,寫他的《紅樓夢考證》。那時他29歲,當北大教授已經三年多了。

胡適從美國給《新青年》投稿,因而認識了主持人陳獨秀。1917年蔡元培聘陳獨秀任北大文科學長,陳獨秀又寫信請胡適回國任教授,甚至說文科學長你來當。他們在《新青年》上倡導文學革命,提倡白話文,而古典白話小說名著正是白話文的典范。胡適還提出用科學精神來整理國故,一個重要實例就是考證小說。為配合這個目的,1920年,上海亞東圖書館開始陸續整理傳統白話小說,方法是新式標點,分段排印,加一篇新寫的序,內容最好是考證。此事的主持人是亞東圖書館老板汪孟鄒,校勘整理者是其侄子汪原放,而明星作序者胡適更是暢銷的保證。

先出版了《水滸傳》《儒林外史》,而《紅樓夢》的篇幅大,成本高,一邊排印著,老板汪孟鄒一邊催胡適的序文:“紅樓夢有一千二百頁之多,……現擬發售預約,收些現款,以資補救。不識吾兄是擬代撰一篇考證,或是一篇新敘,請斟酌函知,以便登而告白。……仲甫(即陳獨秀)仍作一敘,已與他接洽過也。”可是胡適的反應并不積極,《紅樓夢》的材料不好找,他還沒有準備好,也不喜歡這種預售的方式。一邊是將本求利的半逼半勸,一邊是勉為其難的半推半就。

1921年3月,北京發生了“國立學校索薪罷課”風潮,大學老師們為爭工資不上課。胡適利用這空閑,在3月27日草成了約兩萬字的《紅樓夢考證》(初稿),立刻寄上海發排。一個多月后,上海亞東版標點本《紅樓夢》于5月出版,這篇《考證》冠于書前。

關鍵詞: 胡適 紅樓夢 考證 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