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0 09:01:25
來源:互聯網
“紅爐飛雪”是古典詩詞中經常出現的意象,雖然剎那即逝,但畢竟帶給人間一份清涼,而中國的古典詩詞中正凝聚著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志趣、氣度、神韻,是我們民族的血脈,我想,它也可以成為更多人生命中的指路明燈。
今天的我們為何讀古詩?
“詩”是什么?金圣嘆說得好:“詩非異物,只是人人心頭舌尖所萬不獲已,必欲說出之一句說話耳。”中國古人作詩,是帶著身世經歷、生活體驗,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寫的;他們把自己內心的感動寫了出來,“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千百年后的我們再誦讀這些作品,依然能夠體會到同樣的感動,這就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王夫之《俟解》里說“圣人以詩歌以蕩滌其濁心,震其暮氣,納之于豪杰而后期之圣賢”。詩歌對人的靈魂起到凈化的作用(蕩滌其濁心),對人的精神起感發、激勵、升華的作用,使人擺脫昏庸猥瑣,變成一個有志氣、有見識、有作為的朝氣蓬勃的人,從而上升到豪杰、圣賢的境界。
近年來,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節目很受觀眾喜愛,表明中國古典詩詞在當下仍然具有鮮活的生命力。今天的我們還在誦讀千載以上的詩詞,為的不僅僅是能背會寫,刻舟求劍,更重要的是需要體會那一顆顆詩心,與古圣先賢的生命情感發生碰撞,進而提升自己的修為,這才是中國古典詩詞代有承傳的意義所在。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