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情味沒人情債,挺好

2021-02-18 09:47:30

來源:互聯網

包了幾十個紅包,都是給小區還在值班的保安和清潔工的。

小時候一到過年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看著別人送我們家的禮物不能動。

比如彩色盒子裝的點心,一整袋子的水果。“別拆,別拆。”我媽說,“這個給你姑姥拿去,這個咱們去你二大爺家的時候拎上。這個給樓下的李姨,人家李姨上回拿了那么一大袋子黏豆包。”

不富裕的年代,講究禮數,禮尚往來,哪怕仨瓜倆棗,都有一筆細賬。

一袋子水果中,蘋果可能是六個,加上其他水果一起,可能是六種。斷不能被我抽出來一個吃掉,否則不是吉數,就不能繼續流轉了。想送出去,還要花錢添置。

二三十年前,普通的家庭,節日的禮品是筆大開支,如何安排籌措也是一個大學問,小時候我們也知道父母的難,根本不會鬧著吃。

但心里還是不甘。印象中偶爾不拿去流通的點心,可能是包裝的一角被撕破了,終于打開吃了,味道也不見得怎么好。但下一次再看到,還是那么向往,總覺得這一盒的包裝更精美,里面的東西更顯誘人。

從這樣普通的市民家庭長大,可能有了一些“不該得”禮物的陰影。

看那些國外的電視劇里面拆禮物,漂亮的彩色緞帶一把撕掉,畫著小熊的包裝紙嘩啦撕掉。到我自己拆禮物的時候,總做不到這么灑脫,每次都很小心,希望保留緞帶和包裝紙的完整,就好像還會經歷當年拆開點心盒而我媽讓我再扣回去的日子。

有幾年我在北京工作,每次路過稻香村,都忍不住進去買——挑選一個大紅點心盒子,然后和售貨員講要拼哪幾樣在里面,不能是一三五七,一般都是拼六種或者八種。每種占據一個小格子。早餐的時候拆開吃,滿滿的幸福感。稻香村可以快遞,我也買回家好幾次。直到我媽說,別買了,大家都吃不了多少、浪費,我這才停手。

就算這樣,我對精美包裝的東西,都還有點敬畏。

前幾天在網上買橄欖油,就是日常用的。結果店家為了有節日的氣氛、用戶體驗更好,居然給我裝了個春節禮盒。打開盒子,橄欖油在花團錦簇的彩色紙碎中,一副雍容華貴的樣子,我當時的想法居然是:這么漂亮,要不要送給誰,再買一瓶沒包裝的自用。

想不出送誰。親人朋友之間沒什么人情需要靠禮物去“還”。就算春節,別說東西,我自己兄弟姐妹之間,送孩子的紅包早就都省了,閨蜜之間也省了,都說不要互相送來送去。

朋友之間,平時也送各式各樣的禮物,但沒什么算計了。前幾天澤敏的婆婆做了幾碗家鄉的扣肉,她知道我愛吃,就拿了一碗給我。過幾天我要還這個裝肉的密封碗給她,想起小時候父母說的,不能空著碗就還回去,我也就著這個過年的氣氛,裝了一袋即食海參連著碗給她。饒是禮數周全,還被她笑了一頓。說好是給阿姨的,不是給她的,她才拿去了。

今年同事都就地過年,我們公司的幾個合伙人一起約著吃飯。大家在一起工作十幾年了,一起創業也有四五年的時間,沒發達,但公司也沒垮掉。我們約在商場的負一樓吃旋轉壽司,也是為來年鼓鼓氣。

路過一樓奢侈品店,LV、Burberry啊,發現還是很多人在排隊。水玲就問,怎么這么多人買奢侈品,從年前到現在一直排隊,大家真有錢啊。

我就說,也不是大家都這么有錢,有時候買這些奢侈品,是用來送人的。

她說,你看,我們既不用買來送人,也沒人送。混得好慘。

想想也是,好多年沒有為了什么事要去“求人”的經歷了,公司沒有這樣的事,家里也沒有。該得的都得了,不該得的沒去奢望,所以也不用拎著禮物去還誰的人情。

可能我們沒什么本事,也幫不上別人什么忙,也沒人來找我們。

這個春節,我們幾家大小一起出去郊游曬太陽,拎上門的伴手禮都省了。我按廣州人的習俗包了幾十個紅包,都是給小區還在值班的保安和清潔工的。

想到這里,我們幾個人感嘆了一下。最后得出一個結論:我們的生活,有人情味,沒人情債,挺好。

關鍵詞: 有人 情味 人情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