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6 11:45:36
來源:互聯網
香水文化作為法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滲透進法國歷史和人文的很多方面。前幾天在盧森堡公園漫步,看到小說家喬治桑少女時期的雕像,便想起她本人也是一位香氣熱衷者,有被譽為“氣味作家”,當代氣味歷史學家阿尼克樂蓋曾專門為她與香氣的故事開過專題講座。
喬治桑經常說她難以忍受也無法想象一種沒有香氣的生活。在她的作品里經常可以看到用氣味做比喻或描述。比如,有一句比較著名的話:記憶是靈魂的香氣。而我個人更為后面的一句所打動:記憶是一枝散發幽香的玫瑰,由遺憾的淚水澆灌。
人們對于喬治桑的印象,大多是女扮男裝,抽著雪茄,出沒于各種文人騷客之間,具有先鋒精神和反叛者的形象。其實,喬治桑原名Aurore Dupin歐蘿杜邦(諧音),名字溫柔典雅。第一次婚姻之后,她決定追尋一種男女平權的社會生活以及文學表達,因此改用男性特征鮮明的名字George喬治,Sand桑取自于一位情人,也是法國的小說家Jules Sandeau桑多姓氏的一部分。盡管表達上更自由,追求獨立,但并不妨礙她字里行間依然透露出女性獨有的細膩,比如將氣味的描述運用在文字表達里。
喬治桑與氣味的結緣可以追溯到童年,大概四歲左右。那時,歐洲籠罩在傳染病的陰霾之中。當時的人們深信硫磺可以消毒除菌,因此每次洗完澡,她的媽媽就給她從頭到腳涂抹了硫磺,據說還將硫磺和黃油攪拌在一起讓她含在嘴里,以至于她快被硫磺強烈的藥氣熏得吐出來。因此,她去找來新鮮的玫瑰花,一大捆一大束地壓在胸前,來讓自己聞得好受些。由此,在具有強烈攻擊性的硫磺味和明媚宜人的玫瑰香氣中,她的香氣人生自此被打開。
對于香氣的喜愛,她曾經還做過自我分析。覺得是因為自己的鼻子長得比較長,所以比一般人更敏感。為此,還自嘲給自己的鼻子起了個小名叫皮佛艾爾(諧音)。藝術細胞和幽默感看來都有基因遺傳的作用,她兒子還專門以此為出發點畫了幅漫畫,畫的是她一邊抽雪茄一邊聽李斯特彈鋼琴,側面非常明顯地突出其長鉤鼻的形象。
要說對于香氣的熱愛可以類比的就是音樂了。喬治桑在文學作品里經常會寫到香氣和音樂,現實生活中也和音樂家們走得比較近。她與鋼琴家肖邦的羅曼史便是為人熟知的一段。而其中也穿插著跟氣味相關的小故事。她和肖邦曾經去到西班牙馬略卡島居住。馬略卡島因其石榴樹而出名,到相應季節滿島飄逸著石榴樹開花的香氣,喬治桑顯然為之著迷。而作為同樣是藝術家的肖邦,五感也非常敏銳。這個小島一到冬天,人們習慣于燃燒木頭來取暖,而肖邦難以忍受燒木頭的氣味,以至于每天都要噴灑大量富含清新柑橘氣息的古龍水,來中和或阻止自己聞到燒木頭味。因為氣味的問題,兩人還產生了一定分歧,最終他們離開了該島。當然,這是否是唯一原因,不是當事人我們不得而知,但可見對于氣味的偏好也會左右和影響人際關系。
喬治桑喜歡的香型方向也是極具其個人色彩的。她曾經委托高級香氣定制坊Rafin(音譯:拉芬,現已消失),專門以她喜歡的香型方向定制了一款香水。稍微猜測一下,答案不難:玫瑰煙草。玫瑰,自她童年開始就成為其一生的溫柔香氣之愛;而煙草,可以說自她大膽開啟成就自我之路后,便煙不離身,成為她身份和個性的標志之一與舒張的載體。這樣的香型組合,富有個人色彩、文藝氣質和自由想象的空間。
如她所說,記憶是靈魂的香氣,那么香氣也許也正是靈魂的釋放。希望這些香氣軼事帶給你們一刻芬芳時光。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