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春狀元坊老號的建筑布局

2021-12-07 16:23:53

來源:榕城網

在蕪湖,有條十里長街,是曾經名噪一時的老式街道。在明代中期就開始形成,至今有五百余年的歷史。到了清康熙十二年,弼賦門外已有以長街為主干道的三十三條街巷,長街最長,名列第一。它是沿著長河(青弋江)北岸向江邊延伸的,直到江河(長江與青弋江)匯合處的中江塔,足有七里長。當年的長街一律用青石板和麻石條鋪路面,百貨聚集,非常繁華。許多老字號也紛紛出現,如歙縣大地主阮弼在蕪湖開設的染坊弼賦明,休寧人汪一龍創立的正田藥店,胡開文筆墨店,以及后來居上的張恒春藥號。

十里長街幾起幾落,歷經坎坷,最終在我們城市的發展中退去。如今,歲月流逝,世事變遷,十里長街舊時風貌現存無多,曾經名震江城的“老字號”更是存世無幾。在十里長街狀元坊有一幢保存完整的長街古建筑“張恒春藥號”,依然還在,傳承著醫藥文明,鑒證著蕪湖的百年滄桑!

張恒春藥號在十里長街新店址狀元坊口的房屋,由張家自行購地、設計興建,從公元1864年動工興建,工程歷經三年方竣工。新店坐南朝北,為兩組三間兩廂七進六廳院聯合而成的二層建筑,前臨十里長街,后至沿河街;隔街又有平房六間,后墻臨青弋江而筑,有石級碼頭伸入河邊,作裝卸貨用。城埠式高墻飛檐翹角,雕梁畫棟,石庫前門高懸由前清舉人、書法家盛竹峰題寫的“張恒春”金字招牌;店內陳設典雅,布局合理,楹聯、匾額、書畫均為自米芾、唐駝和于右任等名家手跡。正廳為兩排長柜,一排為飲片藥柜,一排為參、丸、桂、燕和丸、散、膏、丹柜,各前抱一根站柱,嵌楹聯:“恒德永懷芳流枯井,春光永駐花燦之庭”,正堂繪“鹿、雙鶴、松柏”墨畫,寓意陰陽和諧、幸福長壽、忠信誠義;右側廳擺有茶幾、桌椅等,中堂掛對聯“直上青云生羽翼,蚤聞黃閣畫麒麟”。入內,依次設有批發柜、外帳房、銀錢房、參燕細貨房、后帳房(經理與資方議事處);店后設藥材加工坊:藥刀聯柜、飲片房、炮制房;后院設原料坊、細貨房、臘丸房、洗泡藥曬場、粗貨房、包裝用料房等。蕪湖張恒春藥號幾度易地選址,終于在上長街147號即狀元坊口奠定根基,邁入新的發展時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建筑 布局 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