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2 11:31:35
來源:證券日報
人工智能應用浪潮的興起,疊加疫情爆發后醫療健康產業的重要性凸顯,讓醫療AI賽道近年來備受資本青睞。而隨著今年以來,多家醫療AI公司紛紛發起對資本市場的沖刺,投資者在期待股市加入更多代表科技創新力量、更具想象空間標的的同時,也對醫療AI公司的當前的商業化路徑和市場前景投以了更多關注和考量。
近日,鷹瞳科技登陸港交所,成為中國首家上市的醫療AI企業。成立于2015年的鷹瞳科技專注于視網膜影像AI檢測,簡單地描述,就是通過對眼底拍照,AI可以從視網膜圖像中快捷高效地篩查包括糖尿病等在內的數十種慢性病和病灶隱患。
“視網膜是人體中唯一可以無創地直接觀察血管和神經的部位,定期監測視網膜圖像可以早期發現疾病風險,及時采取干預措施,無論是從國家衛生經濟學整個社會視角,還是針對家庭和個人,都可能通過預防減少開支。”11月15日,鷹瞳科技聯合創始人高斐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而對于當前市場關心的商業化落地問題,他也進行了詳細闡釋。
“顛覆式創新”解決方案
保持和擴大業內領先優勢
在采訪中高斐始終強調,對于鷹瞳科技來說,一直不忘的初心是通過堅持專業和長期主義,助力實現普惠醫療。
事實上,在創建之初,鷹瞳科技在醫療和技術的結合上做過很多探索,包括決策樹專家系統、病理識別、大影像識別等,但最終選擇專注于視網膜影像AI檢測正是由于其“普惠”性質——眼底可以觀測到多種慢病,還是直接的臨床證據,作為疾病早篩手段價值巨大,并且采集設備相對較輕,更有機會通過各種場景進行普及。
高斐告訴記者,從供求關系上看,承擔國家最基本醫療保障的縣鄉村(含社區醫療)基層醫療機構有接近百萬家,但并沒有那么多專業眼底醫生。所以,鷹瞳科技首先用AI解決了廣泛基層醫療機構“缺醫生”的問題,與此同時,解決了并將持續解決“設備貴”和“不便攜”的產品普及問題。
“這是一個顛覆式的創新,幾年前我們就發現,再好的算法技術要想實現普惠,要想實現為億萬人提供服務,設備太貴和操作使用門檻高是個很大的障礙,我們一直致力于降低用戶使用成本,才取得了今天解決方案上的優勢。”高斐說道,“這樣一來,我們就具備了有機會幫助全社會‘從生產力角度’解決重大慢病早篩和防控的技術方案能力。在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上,我們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在他看來,鷹瞳科技提供的軟硬件一體解決方案,背后蘊含的是一個成熟團隊對醫療和大健康的AI應用未來的洞察,在持續思考和解決現實問題,也是作為一個商業活動主體最重要的競爭力。“作為一個商業公司,我們不是科研機構或實驗室,技術指標、論文數量、專利數量固然非常重要,但對現實世界真實需求的洞察和行動建立起來的壁壘,是整個醫療AI行業作為新事物最缺的能力。我們也一直在思考十年后的市場格局,我們要在業內繼續保持并擴大領先優勢現在應該做哪些準備……”
據了解,經過近六年的積淀,目前鷹瞳科技自主研發的核心產品Airdoc-AIFUNDUS(1.0)已拿到國家藥監局同類產品中首張第三類醫療器械證書,加速規模商業化。
“我們幾年前就布局的軟硬件一體策略為公司帶來了先發優勢,在服務海量客戶中積累經驗,同時也解決了如何服務上千萬、上億用戶的技術并發問題。類似其他這樣的問題我們還在持續地發現和解決。”高斐表示,“這樣一來,我們有機會始終保持甚至擴大這樣一個領先優勢。”
三大醫療細分場景待放量
打造“自來水廠”模式
戰略有了,戰術層面如何觸達最終用戶?如何讓產品有生命力、可持續地提供普惠服務?從招股說明書可以看到,目前鷹瞳科技的商業化路徑主要分為醫療和大健康兩個方向。
其中,醫療場景主要包括臨床科室、體檢和基層醫療。高斐透露,鷹瞳科技在上述醫療機構的三個細分場景都已完成布局,目前基本處在了一個待放量復制的階段。
“在眼科和內分泌科這樣的臨床科室,我們作為輔助診斷工具,幫助醫生更加高效準確地給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以糖尿病為例,AI糖網檢測服務已經在2020年底被寫入指南。目前公司產品已經覆蓋了近500家公立等級醫院,將來的高血壓視網膜病變、視網膜靜脈阻塞、老年黃斑變性、病理性近視、視網膜脫落等管線的產品,我們在持續加速臨床和注冊工作,陸續進入臨床應用。”高斐說道。
同時,鷹瞳科技的檢測服務也成為很多醫院體檢科或民營體檢中心的入口級創新檢查項目。據了解,公司自2018年開始和愛康國賓合作,到目前已經在一百多家愛康國賓體檢中心推行AI解決方案。
此外,高斐表示,公司也在持續加強基層客戶服務,以支持基層醫療機構進行慢病早篩和防控管理的布局。
“很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用我們的產品服務周邊居民,按人次取費,是個持續穩定的‘自來水廠’模式,中國有接近百萬家基層醫療機構,可提供服務的空間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為客戶提供增值解決方案”
多元商業場景持續突破
多元化的大健康服務場景也是鷹瞳科技商業化拓展的另一方向。據了解,公司開發的相對成熟的大健康商業渠道目前已有視光中心、保險公司以及藥房等。
“我們作為醫療AI服務商,探索出了獨具特色的商業場景。”高斐表示,“我們提供的不單是一張眼底自動解讀的報告。基于我們的核心技術,我們向客戶提供的是一整套增值解決方案,通過健康檢查和管理,幫助客戶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和服務品質,同時提供了工具化的服務幫助客戶提升業績。只有實現了客戶價值增值后,我們的服務才有生命力,才有機會實現我們的初心,幫助C端用戶更加準確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幫助有健康風險的用戶實現早發現早干預。”
拿視光中心來舉例,國內消費者習慣上眼鏡店配鏡來矯正視力,但事實上,視覺問題不一定是簡單的近視、遠視或散光,還可能是身體健康狀況在視覺感受上的表現,簡單的查屈光視力驗配已經無法滿足大眾眼健康的廣泛需求。在發達國家,驗光配鏡就是專業服務,需要醫生做一系列的醫療級專業檢查,確保不是因病導致的視覺受損,才會進行下一步的驗光和配鏡。
鷹瞳科技發現和滿足的正是這樣的需求。“我們愿意幫助視光中心從單純的零售機構轉型為視光服務機構,大品牌眼鏡零售連鎖已經在陸續給顧客提供專業眼健康服務了。”高斐表示,目前公司的健康風險評估服務已進駐近八成的寶島眼鏡店,并正加速服務更多公立醫院的視光中心與商業眼鏡店。
除了專業服務品質的提升,鷹瞳科技還抓住了客戶的“增效”痛點。
“通過相關服務的賦能,幫助眼鏡店更加精準地給顧客驗配適合他身體條件的功能鏡片,客觀上實現了門店的客單價提升,科學地幫助店員銷售了功能鏡片,更重要的是顧客得到了量身定制的精準配鏡服務,一舉多得。特別值得驕傲的是,在我們的鼓勵和助推下,很多眼鏡零售品牌企業在行業里率先推出了收費驗光的概念,專業驗光的概念獲到了顧客的認可,說明大家對專業服務的認識逐步在提高,我們會堅定地陪伴客戶一起前行、一起改變。”高斐說道。
在高斐看來,對于鷹瞳科技的大健康業務而言,無論是視光中心,還是保險、藥店,乃至將來計劃進入的養老機構,其商業化最底層的邏輯都是一樣的,產品要想有生命力,就需要持續地創造客戶價值,實現客戶服務品質的提升,同時也幫助客戶實現業績的增長。
“我們不單純是一個醫療AI技術公司或者醫療器械公司,我們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溫度、有服務屬性的公司,技術只是我們實現服務的手段之一,在保持技術領先的同時,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多維度的。因此我們的路還很長,就像我們經常講的,我們將一如既往堅守普惠之心,堅定專業之路,堅持長期主義。”高斐說道。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