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8 16:55:15
來源:晶報網
提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很多人的第一反映就是束之高閣的技藝絕活,或者街頭小巷里逐漸冷清的攤位和老人。不可否認,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缺乏走向大眾的機會和方法。
當然,也有人會懷念,懷念童年給了自己無數樂趣的糖人、皮影戲,它們由于市場原因無人傳承,未來也可能逐漸消亡。
主持人趙普曾經說過,買賣是最好的保護,使用是最好的傳承,分享是最好的傳播,這也是新時代下非遺文化的傳承之路——創造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借助新媒體、流媒體加速傳播速度,擴大傳播覆蓋面。
很多非遺傳承人也是這么做的。例如周毅起承于中國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塑,通過在甜品蛋糕上塑造各種精巧、符合年輕人審美的人物造型,同時他還積極在微博、小紅書、嗶哩嗶哩等網站上開通賬號,積極參與國際賽事,重喚大眾對面塑的回憶。再比如潮繡傳承人孫慶先和熱門游戲合作,創造了《錦繡山河圖》。
當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祖先在漫長歷史中給我們的饋贈,凝聚了先人的生活智慧。它的保護也牽動了很多 “圈外人”的人,他們都在為保護非遺文化而努力。比如電商直播行業的“一哥”李佳琦。
2020年6月,李佳琦和尼格買提共同主持了一場名為“把非遺帶回家”的直播,為多款非遺小吃和絹扇等非遺文創帶貨。從那時起,他就有了“將非遺元素與技藝與日常商品相結合”的想法。
李佳琦說,“如果要做,就不能做‘浮于表層’的包裝導購,我想從文化內涵、設計創新層面來激發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從而為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營造積極氛圍。”
2021年6月,李佳琦再次開展非遺專場直播,“把非遺穿在身上”,其中的卷草蓮花紋、劉鼎獸面紋等元素,以精致的花紋、絢麗的配色受到歡迎。
李佳琦的兩次直播,讓人開始期待,非遺文化能夠以一種新的方式,走進大眾,重煥生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