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9 14:37:30
來源:財訊界
”開學季“到來,大學生群體再度成為詐騙分子瞄準的對象。2021年9月22日,新浪數科、微博錢包聯合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發布《大學生金融反欺詐調研報告》(2021年)。報告聚焦全國高效2000多份學生問卷數據及訪談,結合微博平臺大學生金融欺詐數據,相對全面的呈現出當代大學生金融欺詐現狀。
數據顯示:47.4%的受訪大學生稱自己或同學曾遭遇詐騙,約兩成金錢損失在5000元以上。其中, “網絡誘導投資、賭博詐騙”、“注銷校園貸”、“網購刷單”、信用卡/網貸套現“詐騙為大學生遇騙四大典型場景,。
(大學生遭遇金融詐騙的場景分布)
如何減少甚至杜絕類似騙局發生,構建真正的“無詐校園“?這既需要學生群體自身意識的加強,也需要外界專業知識的普及。作為一家專業金融產品服務品牌,全民反詐大背景下,微博借錢堅持合規發展的同時,聚焦大學生群體典型受騙場景,揭露騙局并總結“四不要”防騙攻略,助力大學生保衛好自己的”錢袋子“。
其一、不要貪小便宜,校園兼職要擦亮雙眼;
“足不出戶、工資日結、輕松過萬月收入……“ 網購逐漸日常化的當下,網店為提高店鋪信譽,多通過”網絡刷單“操作獲得較高評分或者較好的平臺占位,以賺取更多用戶曝光。其中,詐騙團伙借此機制,以低額高利潤的宣傳點誘導學生群體做任務,先通過小額刷單返利贏取學生信任,后誘導受騙者大額刷單,進而以連環刷單任務或者返利系統卡頓、凍結等理由麻痹受騙者,進而騙取更多的刷單資金。
微博借錢提醒:“網絡刷單“本身屬于違法行為,切勿心存”輕松賺錢“的僥幸心理。
其二、不要輕信他人安利投資信息,天上不會掉餡餅;
《大學生金融反欺詐調研報告》數據顯示,78.7%的受訪者表示有投資理財行為。數字背后為“網絡誘導投資“提供了空間。調研訪談中,河北師范大學的劉同學表示,個人因為喜歡炒股,相信師兄推薦的某理財師,在添加對方微信后,購買課程以獲得個股推薦。結果被騙3000+后,被對方拉黑。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提醒,大學生在理財時應盡量避免“唯收益”的選擇傾向,而是要關注理財產品 的發行方資質、底層構成、風險等級以及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系統化地學習和建立金融知識儲備,避免落入非法集資陷阱。
其三、不要盲目套現,珍惜個人信譽;
山東大學在讀本科生王某在接受訪談時稱,有騙子以“高富帥“身份添加好友,在對方花言巧語之下愛上對方。后被”高富帥“以各種借口騙取信任,通過信用卡套現,供其使用。
類似騙局將對大學生產生哪些影響?微博借錢表示,對于即將或者未來要踏入社會生活的大學生而言,校園生活過程中產生的類似“信用卡套現/網絡借貸”等行為都會與學生信用記錄掛鉤,若無法按期償還,或將影響未來工作及消費生活。
其四、不要輕易泄露個人信息;
作為專業助貸服務平臺,微博借錢發現:個人信息的泄露是“注銷校園貸”騙局屢禁不止的關鍵所在。
其中,“注銷校園貸”騙局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學生信息,聲稱“根據國家相關政策需要配合注銷賬號,否則會影響個人征信”。由于詐騙團伙能夠準確說出對方的真實姓名、身份證號、學校名稱等隱私信息,容易讓涉世未深的大學生放松警惕,導致學生最終將從網貸平臺提現的借款全部轉入騙子的個人賬戶中。
針對大學生反欺詐現狀,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也建議,學生自身需要提升警惕意識,不輕信陌生電話,不輕易泄露自己的銀行卡號、交易密碼、身份證號、手機驗證碼等敏感信息。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