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普惠中山分公司:金融詐騙高發,市民要“守住自己的錢袋子”!

2021-05-28 12:02:23

來源:壹點網

近年來,市場上金融詐騙、金融誤導類事件頻頻發生,各種新型欺詐手段層出不窮,線下理財、銀行代銷、校園貸、老年人詐騙……詐騙者利用集資、網絡、電話等實施詐騙,破壞秩序等行為,危害國家及公民信息、資金安全。

在此,平安普惠中山分公司整理了“防金融詐騙小知識”,讓我們一起擦亮雙眼,抵制詐騙,“守住自己的錢袋子”。

個人征信洗白是真的嗎?

目前,市場上有多種以“征信洗白”“逾期鏟單”“征信修復”等為噱頭的廣告,號稱只要花上一筆錢,就可以更改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信用報告上的逾期還款記錄。那么花錢進行所謂“征信修復”“征信洗白”真的能修改不良信用記錄嗎?

張先生收到一條短信,短信中說,只要繳納一定的傭金,就能“洗白”自己的個人征信記錄。他撥打電話過去咨詢,對方說只要付錢,不管什么樣的不良記錄,都能夠“操作”。當張先生轉完賬,再撥打該電話,卻是無人接聽,張先生當場傻眼。

不法分子都是事先掌握受害人基本信息,通過短信或電話形式,騙取信任,隨后再一步步挖坑,誘導受害者轉賬,實施詐騙。

平安普惠中山分公司提醒您:任何打著“征信修復”、“征信洗白”的幌子,要求轉賬匯款的行為都是騙局。任何機構和個人無權擅自修改刪除真實無誤的信用記錄。

投資“疫情”概念虛擬貨幣

疫情肆虐之下,李小姐在瀏覽手機時,看到一則標語“快來搶購新發行的‘冠狀病毒加密貨幣’,資金將用于在境外建廠造口罩,還會用于新冠病毒疫苗研發,高收益還有意義,功德無量啊!”李小姐查看了詳細介紹,介紹中宣稱這是一款“冠狀病毒加密貨幣Coronaviruscoin”的虛擬貨幣,籌集的資金將用于在境外建造口罩、防護服工廠,或用于研究生產冠狀病毒疫苗,并許諾高額回報。李小姐按照指示將20萬元人民幣轉至指定賬戶,但之后并未收到任何虛擬貨幣的到賬消息,再也沒有收到任何收益,也無法查知其資金去向或聯絡到相關負責人。

平安普惠中山分公司提醒您:收益與風險是相匹配的,謹防所謂的“高收益保證”。

遭遇金融詐騙如何自救止損?

1、首先要保持冷靜,切莫慌張:確定自己的損失,最好可以列出損失清單,供報案使用;

2、盡快報警,防止二次受騙:確定好損失之后,必須盡快報警,切不可再聯系詐騙者,防止二次受騙,使損失進一步擴大;

3、想盡辦法,及時止損:若為網銀詐騙,可立即登錄對方開戶行的網銀和電話號碼,輸入對方的賬號后,故意輸錯三次登錄密碼,可凍結對方的網絡轉賬和電話銀行轉賬功能24小時;

4、搜集證據,妥善保存:網絡詐騙者一般都是通過媒介和被害人接觸聯系,受害者要保存所有證據,包括交易記錄、網絡聊天記錄、對方的聯系方式等。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