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元資產問道2021:百億市場的“碳中和” 綠色金融迎投資風口

2021-05-18 16:48:44

來源:網易

避免氣候災難,我們必須實現零排放。我們需要開發和推廣突破性技術,并借此走完剩余的路。——比爾•蓋茨

2021年可稱為中國發展的“碳中和”元年,也是綠色低碳經濟全球競爭的元年。“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倒逼式”的革命。“碳達峰、碳中和”的意義不止于綠色環保,其背后所蘊含的人類社會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對于依附于實體經濟而存在的金融業來說,也是一場漸進式的變革。

01

姚余棟博士:“碳達峰”注定是個分水嶺

2020年,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未來“碳達峰”注定是中國經濟、產業結構變革,能源革命的分水嶺。

“目前中國的碳排放水平居全球首位。盡管我國的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但仍高于歐美。對于中國而言,實現零排放是一項異常艱巨任務。”大成基金副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央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長姚余棟博士在4月22日的坤元資產高端對話欄目《牛轉“錢”坤》財富嘉年華的直播中如是說。

大成基金副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

央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長姚余棟博士

對于中國而言,實現碳達峰的“艱巨”在于中國區域間發展的不平衡。姚余棟博士指出:“從區域碳排放總量來看,東部地區碳達峰壓力較小,甚至有望提前完成碳達峰任務,而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碳排放壓力較大,在2030年能否實現碳達峰存在不確定性。”

姚余棟博士認為,盡管任務艱巨,但碳減排也將給中國帶來巨大的投資機遇,中國不僅要為人類貢獻,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也是中國尋求能源獨立的新契機。

作為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的金融業,必將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金融業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降低融資成本;二是,增加融資的可獲得性;三是,創造新的交易市場。

這些作用正在讓綠色經濟釋放活力。當下很多金融機構都在提前服務和引導碳中和項目。商業銀行在建立健全綠色金融體系,服務綠色金融項目等方面采取了不少重要舉措。比如,中國銀行發行的國內首批碳中和債券。中國首批碳中和債券參與發行企業包括三峽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華能電力、南方電網、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和四川機場,發行金額合計64億元,這也是全球范圍內首次以“碳中和”命名的貼標綠色債券產品。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認為,碳中和給了中國提升勞動生產力和推動科技發展的一個重大抓手,碳中和背后的一切是科技創新,并且通過能源革命,可以從根本上重塑中國經濟。

在此趨勢下,開發性的金融機構也在提前布局。比如,坤元資產看準節能減排這個賽道,并于近期研究了涵蓋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等相關領域的項目。據了解,目前,坤元資產和凱旋創投擬聯手投資自動駕駛相關項目;此前,坤元資產還聯合中國早期市場最活躍的VC/PE機構經緯中國,投資了理想汽車。

對于深耕節能減排賽道,坤元資產管理合伙人周鋆女士此前在出席坤元資產高端對話欄目《牛轉“錢”坤》的直播中也表示:“從‘兩會’傳遞出來碳中和、碳達峰這一信號以后,更堅定了坤元資產深耕節能減排賽道的決心與信心,未來我們會從專業的角度進一步篩選優質的項目提供給投資者。”

02

探尋“綠色資產”新機遇

“將全球每年510億噸的碳排放量逐步減少至0。”這既是比爾•蓋茨的夢想,也是全人類的目標。自比爾•蓋茨關注氣候變化以后,他便不再持有化石燃料公司的股票。他的舉動,無疑釋放了一種投資轉向的信號:從投資傳統能源的產業轉向清潔能源產業的趨勢愈來愈明顯。

然而,實現碳中和目標也不能只單純地依靠政府或投資界,還需要協調全社會的力量。正如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所言,實現碳中和需要巨量投資,政府資金只能覆蓋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場資金彌補。

比爾•蓋茨于2015年,提出了“突破能源聯盟”,投資“零碳”技術超過10億美元,投資覆蓋可負擔的、可靠的清潔能源以及低排放的水泥、鋼筋等。

在碳減排的“自我革命”中,也蘊藏著上萬億的投資機會。高盛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到2060年在清潔技術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將高達16萬億美元,可創造4000萬新增就業,帶動中國經濟保持增長。

姚余棟博士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領域市場化、產品化程度提高,新能源私家車銷量增加,這一領域會出現更多投資機遇。他還大膽想象:如果采用沙漠發電、海上發電等技術手段,中國或將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我國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總面積為33萬平方公里。未來如果將光伏在沙漠中進行覆蓋,若按照我國家庭年均用量6000瓦來計算的話,只要2平方米的沙漠就能滿足一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他還預計,未來新的技術革命和能源革命也將為中國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可以預見,隨著新的技術革命、清潔能源的推廣、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的應用普及等,越來越多改變能源結構的投資機會將展露在投資者面前,這些項目也將沉淀為投資者值得長期投資的“綠色資產”。

坤元資產合伙人及美國公司董事總經理蘇強博士分析,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加速復蘇和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的不斷加速,外資已經全面涌向中國這片藍海,中國將成為世界資本“下注”的主戰場。尤其是未來中國將有更多的“綠色資產”、“低碳資產”嶄露頭角,投資中國的魅力將更加凸顯。

結語

“要避免氣候災難,我們必須實現零排放。我們需要開發和推廣突破性技術,并借此走完剩余的路。”在這場漸變式的變革中,我們必須走出“舒適圈”,忍痛舍棄固有的思維模式和生產方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多的新機遇。

未來,誰能在中國經濟的加速復蘇中抓住發展機遇,蓄勢“綠色資產”“低碳資產”的價值投資,誰就能獲得長期的回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