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產力是保障一切正常運轉的前提

2021-05-12 15:28:10

來源:榕城網

公元前221年,中國迎來了歷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統,公元前207年僅僅用了短短的14年時間里,秦國這臺重型戰爭機器戰后沒有得到良好的維護保養,內部的組件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而轟然倒塌。

阿房宮修建復原圖

那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趙高貪得無厭?扶蘇不該自殺?陳勝張楚政權?還是法家治國太嚴?好像誰都能怪,又好像誰都不能怪。而秦國的徭役太重是加速這一切發生的關鍵,修筑長城、陵墓、阿房宮,在那個生產力落后的年代,所有的建筑是需要依靠純人力來完成的,幾百斤的石塊需要五六個人用繩子、木樁架住前行,無數人苦不堪言。效率低下,勞民傷財,造反的氣氛充斥在全國上下,秦國就像一臺高速行駛的列車,在乘客們的絕望中駛向了懸崖。

前蘇聯是發展重工業起家的,斯大林說過這樣的話:“落后就要挨打”。包括鄧總設計師也提出過這樣的論斷:“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時候你會發現,那個完全依靠人力生產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科技產物的更新換代。

“火神山”醫院修建現場

21世紀的今天,中國被稱為“基建狂魔”,新冠疫情期間僅僅用了8天的時間便建成了“火神山”,效率驚人。在無數的基礎建設中少不了一眾起重工具的參與,這其中就包括了手拉葫蘆、起重滑車、千斤頂等等。這些工具節省了絕大部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證了作業的安全。

一個不起眼的手拉葫蘆它的載重幾噸甚至上百噸,它是輕小型起重工具中的佼佼者,僅僅依靠一個人/幾個人就可以輕松完成起重作業,在很多建設工程和工業生產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依靠著自身強大的負載能力,簡單的操作方式,安全的反向制動讓工作變得更加高效、簡潔、安全。

成華手拉葫蘆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些起重設備不僅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穩定了社會的發展,不會再有秦皇的暴虐苛刻,也不會出現勞作者的苦不堪言。倘若能回到公元前221年,我想我可能會帶上一批成華手拉葫蘆,為當時阿房宮的建設出力吧。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