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升級科學城,融創0238布局城市多面新格局

2021-05-06 15:09:11

來源:財訊界

近日,融創宣布聯手紅星在璧山打造的西部(重慶)科學城首個TOD大型城市綜合體:“融創0238”已經亮相。融創內部視其為“加碼科學城的戰略級項目”被列入2021年重慶市級重大前期規劃研究項目,印證了融創的判斷。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主軸”上,地處重慶中心城區“西大門”的西部(重慶)科學城承載著重大產業、創新、城市功能布局,是成渝相向發展的戰略制高點。近年,融創不斷輸出新形態、新產品、新內容,為國家戰略下的城市新格局多面賦能,很大程度已成為有關科學城“城市共建與升級”的持續話題。

 

 

 

意境圖

深耕科學城的“融創脈絡”

近年進軍西部(重慶)科學城的品牌房企不下數十家。但若從前瞻思維、參與程度和業態內容等角度綜合考量,賦能城市作用最為明顯的,恐怕要屬融創。

早在2017年,融創就在西永片區啟動了重慶融創文旅城的開發建設。

彼時的融創,不再滿足于復制房地產開發傳統意義上的“造城”模式,而是著眼提升城市能級和優化產業布局,借助自身雄厚的文旅產業運營能力,致力打造一個關聯要素共融共進、社交場景垂直細分、消費空間多維鏈接的“文旅+”樂園經濟生態。

時間來到2020年中秋國慶長假前夕,成渝地區有2座融創文旅城先后開業:9月19日,成都融創文旅城舉行了盛大的開城儀式; 9月26日,以“世界山水城,歡樂目的地”為主題的重慶融創文旅城開城。短短一周之內,外界見證了融創文旅“雙城齊飛”。

隨即有業內人士評價:成都、重慶若能在培育文旅市場新業態、新元素、新場景、新消費上“并軌同步”,那么,文旅產業多要素、高關聯的特點,將更加有效地轉化為推動成渝地區經濟恢復性增長的強勁動力。從這個意義上看,成渝2座融創文旅城可形成呼應態勢,產生“1+1>2”的倍增效應,共同推動地區大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的西永片區,憑借過去10年堅實的產業發展、對外開放、人才聚集和城市建設基礎,已經成為西部(重慶)科學城的主中心。融創也再接再厲,陸續在這里打造了一批提升城市品質的宜居項目:高端中式園林產品重慶融創桃花源、城市原生峽谷別墅曲水風和、低密品質社區西閱星辰、湖山洋房社區云鼎城……

自此,融創在科學城核心區已基本形成了一個集文化旅游、消費娛樂、政商服務、高端人居為一體的現代城市生活矩陣。這些項目,既有業內在成渝乃至西南地區相關產品形態“零的突破”,更有融創獨有產品觀的密集釋放,對科學城探索產業融合發展、輸出高端多元化生活服務,聚集人氣、提升城市活力,打造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的現代化新城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

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為什么是璧山?

梳理這條脈絡不難發現,融創立足西部(重慶)科學城賦能“雙城記”的思路,就是“往‘金籃子’里裝‘金雞蛋’”。進入2021年,這個邏輯沒有改變,“新戰場”則鎖定了璧山。

也許是巧合,距離“融創0238”項目發布整整一年前,璧山被正式納入西部(重慶)科學城版圖。緊隨其后,重慶城市格局迎來重大變革:包括璧山在內的渝西地區整體劃入重慶主城都市區,璧山更被明確為渝西地區唯一一個“同城化發展先行區”。

這意味著,區位上緊鄰科學城核心區、交通上早已和重慶中心城區連城一片的璧山,將與中心城區更深度地融合,直接參與產業分工,承擔重大功能布局,進而吸引各類高端要素聚集,在共建西部(重慶)科學城中扮演重要角色。

去年以來,璧山順勢錨定打造主城都市區“迎客廳”。擺在首位的是互聯互通,構建內暢外聯的立體交通網絡,透過已投用、在建或規劃的1機場、4高鐵、3城際、4快線、3軌道、7高速和全球首條無人駕駛“云巴”等,形成多式多向交通網絡,實現各類要素快進快出。

產業方面,璧山擁有國家級高新區和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兩塊金字招牌,目前已形成智能裝備、信息技術、生命健康三大主導產業,并將努力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生成示范區和科技創新策源地。

璧山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公園城市”。目前,僅城區便有32個公園、23個廣場、133個休閑亭。秀湖公園、觀音塘濕地公園人流如織,楓香湖兒童公園聲名鵲起,每到周末、節假日,市民及周邊游客絡繹不絕。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璧山GDP實現747億元,9.7%的名義增速高居全市前三,并躋身全國綜合經濟競爭力百強區。

這樣的璧山,融創自然會加大布局力度。

“融創0238”是融創聯手紅星打造的的西部(重慶)科學城首個TOD大型城市綜合體。

TOD:融創的戰略新選項

但“融創0238”并非其首進璧山的項目。2018年和2020年,融創就以住宅率先切入,在璧山落地了“云湖十里”和“重慶•融創城”兩個大盤。

融創更具參與感的前瞻在于:致力打造主城都市區“迎客廳”的璧山,既是科學城向西輻射、提高區域協同發展能力、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支撐點、傳接點,又是補齊和提升科學城城市功能的重要著力點——新模式、新載體、新業態的涌現,勢必會對璧山未來發展產生直接的積極效應。

重慶“跑步進入”TOD時代,是融創注意到的另一個現實。2020年12月,《重慶城市軌道交通TOD綜合開發實施方案》發布,將對運營、在建以及即將開工建設軌道交通線路的98個場站進行TOD綜合開發。

在璧山,剛剛開通的全球首條無人駕駛“云巴”,與軌道交通1號線延伸段(尖頂坡-璧山)無縫銜接;由璧山至重慶東站的軌道交通27號線年內便要動工;上個月,市郊鐵路璧銅線(璧山-銅梁)PPP項目正式落定,未來將與27號線貫穿運行,與1號線璧山站同臺換乘……

發力TOD,璧山正當時。對融創來說,這是深耕重慶的新選項,也是其參與璧山城市共建的新內容。

融創將舉集團之力,整合旗下地產、服務、文旅、文化等資源投入“融創0238”項目。同時,依托紅星旗下商業的消費虹吸效應,在科學城打造這一新型的城市軌道交通型TOD地標綜合體。

據了解,“融創0238”位于璧山雙龍大道南側,毗鄰軌道交通1號線璧山站和“云巴”終點站,占地約812畝。憑借融創+紅星在城市開發建設與產業整合運營方面的優勢,將布局愛琴海購物公園、玫瑰天街、BLOCK商業街區,以及小高層、洋房、公寓等住宅業態。

“融創0238”也將是融創今年全新推出“I AM I”年輕化生活主張在重慶的首批落地項目,為年輕客群打造先鋒新潮的“8+X”生活場景與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僅僅在“融創0238”周邊,就規劃了西部(重慶)科技創新小鎮、西部(國際)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區、重慶產教融合生態區(大學城西區)等平臺項目——“融創0238”的大體量,正為高品質城市人居的“大需求”而來。

不難看出,在長期的城市共建思考與實踐中,融創的能力邊界越來越廣,共建維度越來越高,內容越來越豐富,格局也越來越大。從生活大盤到文旅大城,再到TOD綜合體——融創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房企”,透過西部(重慶)科學城這面“窗口”,或許更能讀懂它“多面賦能城市發展的共建者”的全新姿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