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老窖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2021-04-27 09:51:05

來源:晶報網

保護中國非遺,弘揚傳統文化。4月10日,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國酒業協會主辦,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白酒傳統釀制技藝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價值論壇”在酒城瀘州舉辦。來自白酒界、文化界等致力于中國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各界專家學者蒞臨現場,論道非遺保護,共話白酒發展。

作為“濃香鼻祖”,瀘州老窖擁有中國白酒行業唯一“活態雙國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73國寶窖池群”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以此次論壇為契機,瀘州老窖分享傳遞中國傳統白酒釀制技藝所蘊含文化的基因,攜手社會各界共同促進中國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讓從悠悠歷史走來的中華文化遺產煥發時代光彩,讓中華傳統文化“活”在當下。

專家學者縱論白酒釀制技藝傳承 共話白酒高質量發展

image.png

論壇上,與會專家分享了白酒釀制技藝傳承和窖池群保護的研究成果,并圍繞白酒行業在“十四五”期間的高質量發展路徑進行了探討。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傳承中華文明,延續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中國白酒的傳統釀造技藝記錄著中國民族的集體記憶、生活智慧和禮俗信仰,蘊含濃厚的民族特性,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表達載體,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

image.png

談及如何傳承中華酒文化、推動白酒產業發展,原國家文化部副部長、國家圖書館原館長周和平提出了四點建議:深入挖掘中國白酒的歷史文化內涵;堅持本真性的保護,例如要注重原料的生產,糧食好,酒才能好;充分利用當代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推動白酒產業的創新;中國白酒要走向國際。

image.png

四川省文聯主席、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副會長、四川省非物質文化保護協會會長鄭曉幸談到,瀘州老窖借助“活態雙國寶”實現了文化賦能,在行業保持了獨特的文化優勢。他建議:基于5G移動網絡和AI人工新科技,加快數字酒城、智慧酒城、數字老窖、智慧老窖的建設。“后疫情時代,線上消費、在線看景將是常態,瀘州老窖可利用數字化技術,建設一個可購買、可品鑒、可互動的文旅消費體驗空間。”

強強聯合戰略簽約書寫中國酒業非遺保護傳承新篇章

image.png

論壇現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與中國酒業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依托各自優質資源,創新合作模式,開展中國酒類文化遺產及傳統白酒釀制技藝和老窖池的傳承、保護、利用工作,共同促進中國酒類產業健康發展,推動中國白酒產業走向國際化。

image.png

中國酒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延才表示,如何在匠心精神和市場效應之間,在專業化和商業化之間取得平衡,讓白酒的非遺真正活起來,是行業面臨的時代新課題。他進一步談到,中國非遺協會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傳播和發展等方面有許多寶貴經驗,而中國酒協在白酒領域有強大的專業實力和豐富的行業指導,雙方強強聯手,建立起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溝通合作機制,將形成強大的協同響應,對酒類的非遺工作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讓中國白酒永續傳承

image.png

“用匠心踐初心,用匠藝擔使命。”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在論壇上表示,瀘州老窖將以承辦此次論壇為契機,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弘揚傳統文化再上新臺階,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瀘州老窖是從明清36家釀酒作坊群發展而來的國有大型骨干釀酒企業,一直致力于傳承保護中華文化遺產、弘揚以白酒文化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瀘州老窖“活窖池”1573國寶窖池群448年持續釀造生香,“活技藝”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697年傳承有序,瀘州老窖釀酒人將傳統釀藝和中華文化的薪火代代相傳。

image.png

本次論壇舉辦當日,2021瀘州老窖“懷玉杯”釀酒技能大賽精彩上演。瀘州老窖釀酒人以攻擂和守擂的方式,展開技藝大比拼,傳遞對釀酒先賢的崇敬、對中華技藝的堅守,向社會各界展示了瀘州老窖非遺技藝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讓活窖池和活技藝歷經歲月洗禮綻放時代光彩。

未來,瀘州老窖將進一步創新思路,將非遺保護與文化傳播相結合,弘揚工匠精神,提升工藝技能,引領中國白酒釀造技藝傳承創新,推動中國白酒產業永續傳承,實現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