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5 17:11:19
來源:榕城網
作為一家深耕職業教育領域的科技企業,學慧網堅信在一個持續變化的新常態下,職業人士的學習與發展一定是終身的,因此職業教育也必須延展為更長期的終身服務,一方面傳統的職業教育需要前置,同時對于在職人士的培訓教育也須讓學員“收獲的不止一本證書”,這樣才能真正助力學員實現可持續的職業發展。
鑒于此,學慧網專門于2020年成立了學慧職業發展研究院。秉持著“讓每一種職業夢想都有實現的可能”的價值主張,在2021年學慧網希望借助多年積累的專業經驗和科技能力,聯合國內的眾多高校,在雙方優勢互補的前提下,共同賦能高校學生,讓他們更多的了解真實的職場、創業世界,深度自我認知,合理預期,為Z時代的學生在搭起從學校到職場的橋梁,提升他們應對不斷變化的職場的綜合競爭力,實現更加健康的職業發展。
在此背景下,學慧新生計劃應運而生。
4月14日,學慧職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學慧網CEO高燕老師親赴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在疫情之后進行首場【學慧新生計劃】的線下演講,也是【學慧新生計劃】職業發展公益百校行計劃的第二站。
從一位女高管的成長之路倒戟而入,總結這些年自己創業路上的選擇與思考,給還在象牙塔內,對于創業滿懷憧憬也伴隨著一點迷惑的年輕人,帶來創業第一課,讓他們了解真實的創業世界。
1、創業是熱血還是理性
“教育不是走出校門就結束了,而是終生的事情” 高老師如是說,內卷無處不在,“打工人”更是無法幸免,這讓很多人感到焦慮,而高老師認為當代年輕人最大的焦慮就是來自于自我發展的焦慮。當高老師問在場的學生“你認為創業到底是熱血還是理性?”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兩者兼具,那當我們要選擇走上創業這條路的時候我們到底要做好什么準備才能啟程。
在啟程之前問自己三個問題,你為什么對創業感興趣?你覺得自己適合創業嗎?你覺得創業難嗎?
先分享一個關于創業數據,2015年6月11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構建普惠性政策扶持體系,推動資金鏈引導創業創新鏈、創業創新鏈支持產業鏈、產業鏈帶動就業鏈。中國青年網相關報道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平均每天新登記注冊的企業達到1.16萬家,平均每分鐘誕生8家公司。創業群體不僅有70后、80后,更有許多90后、00后。從這能看出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投身在創業的浪潮里,那真實的創業世界成功率到底有多高呢?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創業公司失敗率高達 80%,創業公司存活率不足三年,大學生創業失敗率更是高達 95%。
高老師分享了一本她自己很喜歡的書《創業維艱》
對于一家企業來說,真正的難題并不是設置一個宏偉的、難以實現的、大膽的目標,而是你在沒有實現宏偉目標之時不得不忍痛裁員的過程。
真正的難題不是聘請出色的人才,而是這些“出色的人才”滋生一種優越感并開始提出過分的要求。
真正的難題不是繪制一張組織結構圖表,而是讓大家在你剛設計好的組織結構內相互交流。
真正的難題不是擁有偉大的夢想,而是你在半夜一身冷汗地驚醒時發現,夢想變成了一場噩夢。
創業要有熱血更要有沉下心來理性的思考,要擁有耀眼的夢想,但也要做最充足的準備。
2、什么是創業成功的關鍵要素
高老師在這里分享了自己和幾個志同道合的伙伴第一次創業的體驗。無知無畏的少年,在準備開始創業的時候,就辭掉了工作,全情投入在這次創業中。在大家還在用文曲星學外語的年代,他們發現了商機,那個時候文曲星很少有小語種的學習,所以他們決定做以小語種為主,研發一款電子詞典。從最初的的熱血回歸到創業的理性思考,在那年的圣誕,他們5個人都沒有跟朋友一起出去聚會,而是通宵達旦的做商業企劃書,很幸運的找到了投資人。最開始的投資就是4部電腦和3萬塊錢,這讓他們看到了曙光,但是看到光明被拉到深淵也是一瞬間的事情,他們面臨很艱難的一個問題,詞庫從哪來?版權問題怎么解決?雪上加霜,兩個月之后投資人突然撤資了,他們只剩下4臺無法轉手賣出的電腦。無以為繼的時候,高老師選擇重返職場補貼初創公司的成本,團隊里還有兩個伙伴選擇繼續堅持在這件事情上,他們就這樣兩條腿走路,堅持到最后,賺到了他們人生的第一桶金。
高老師覺得這并不算是一次很成功的初體驗,這以后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高老師都沒有勇氣再次創業,但是人生若無悔,那該多無趣啊,每一次看似失敗的經歷都會帶給自己不同的成長,松浦彌太郎寫過:“沒有比不失敗的成年人更沒用的人了。
那作為一個創業者必須完成的一系列核心任務是什么呢?
定方向:做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找資源:人、財、物
搭班子:價值觀相同,相互信任,優勢互補
促執行:如果不開始,永遠無法到達終點
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要知道我要去到哪里,記住自己的方向特別重要,如果一艘小船不知道自己要去的方向,所有的風都不是順風。
高老師認為:創業,意味著你要尋找生活中的問題,然后用創造性思維去解決它們。要想明白如何打造品牌?如何注入品牌不能被替代的內涵,才能從一項技能,變成一份事業。
要知道用戶的需求是什么?要洞察一個產品背后的深度價值,才能不靠壓榨成本做生意。要明白需求和需要之間的區別。需求:不僅僅是有需要,但首先有需要而且是可以為了需要可以付費。比如說北京霧霾很嚴重的時候,為了干凈清新的空氣,人們就愿意付費,這就成了需求。
那創業者必須具備這樣的底層素質是什么?高老師總結了4P+R的原則
Purpose——不忘初心,永遠記得為什么出發
Practice——做行動派,持續學習
Persistence——需要勇氣,更需要毅力
Patience——成功往往是時間的朋友
Resilience——復原力,能夠接受失敗
成功絕不是偶然事件,高老師在這里著重講了學習和毅力的重要性,決定偉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關鍵因素,既不是天賦,也不是經驗,而是『刻意練習』的程度。有些事努力,即使沒成功,獲得的收獲,也會超出你的想象。要做個行動派,堅持可以讓你打敗身邊95%的小伙伴,更多的成功屬于別人放棄,自己還在堅持的人。
創業的成功同時需要:底氣、勇氣和天時地利的運氣。
3、不是每個人都能企業家 但每個人都可以具備企業家精神
在分享的最后高老師給所有小伙伴一些建議,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企業家,但每一個人都可以具備企業家精神,也就是4P+R原則,就算是自己沒有創業但是在一家企業擁有這樣的精神也成為所有管理者都會培養你的理由。
真實世界,是靠實力說話的。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創業,但人人都可以創新。
我們無法決定終點,卻能塑造過程。
創業的嘗試,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就是鄧寧-克魯格心理效應,從經歷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無知者不畏,到經歷知道自己不知道,認識到自己的短板,來到一個自己成長和蛻變的過程,慢慢的到我知道,知道自己知道的一些東西,從相信無所不能到知道有所能有所不能,就是最寶貴的成長。最后來到持續平穩的高原,有開闊的眼界,最后又回歸少年的狀態。
還有一個高老師一直堅信的人生哲學:如果人生注定要摔跤,那么不如早一點暢快淋漓地摔個漂亮。過來人給我們講再多的道理,路還是要自己走,與其終日臨淵羨魚地心癢癢,不如就撒個網看看,成與不成都是寶貴的經歷!每一個跟頭都能讓我們學習到更多。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