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1 09:03:00
來源:財訊界
培訓亂象,可以說是很難治理的頑瘴痼疾。家長們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個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輸在分數競爭的起跑線上。別的孩子都學那么多,咱們不學一下還行啊?于是爭先恐后。這個問題還要繼續解決。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的發言,人民日報也做了系列報道,對教育行業做出了以下剖析——
“各種幫助解題APP,讓孩子養成了抄作業而不是做作業的習慣。長此以往,孩子不但越來越懶,思維能力也會日益退化,更何談養成攻堅克難的信心呢?”
“各類教育廣告鋪天蓋地:地鐵、公交站、電視......家長目光所及之處,作業幫、題拍拍等廣告無處不在,看似是銷售課程,實則是販賣焦慮。無形中給家長造成一種似乎不給孩子報個培訓班,就是在虛度時間,會立馬被趕超的錯覺。”
“面對洶涌的資本,家長也需要保持理性。應當根據孩子的成長發展來綜合決定,要始終明確,培養興趣、學會思考、掌握方法、健全人格,比僅僅應試答題更重要。”
不難看出,在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大背景下,整個校外培訓行業和線上教育行業政策收緊、監管加強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以分數為核心目標的K12教育將會受到較大沖擊,而以STEAM為代表的素質類教育則顯現出了極強的成長性。
教育需求持續增長STEAM教育漸成剛需
兩會中,各代表委員會也針對這一熱點問題建言獻策,雖切入點不同,但大家達成一點共識:分數只是一時之得,教育一定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全國及地方性政策的推進主要有兩個方向:將體育、藝術等學科及綜合素質評價納入成績評價標準,素質學科地位提升;學校加強素質教育課堂建設、內容、師資需求提升,增加素質學科選拔標準比重。中高考改革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錄重要依據,校內課后服務市場也將逐漸開放。STEAM教育恰好契合了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注重學習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注重學習的過程,而非體現在試卷上的知識結果。
此外,家長對孩子能力培養的訴求也讓STEAM教育逐漸成為剛需。隨著家庭消費水平的提高,新生代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素質培養,課外培訓在家庭總支出中也會變得越來越高,三四線城市教育消費的崛起也讓教培行業消費能力持續走高。從去年的《中國家庭素質教育消費報告》來看,藝術教育和少兒英語教育依然是排在家長選報項目的最前列,可選占比分別為65%和48%,但選報意愿增長可能性有限。而STEAM教育意向選報比例明顯大于目前已選報項目比例,說明這個賽道的需求在明顯增長,且有些供不應求。
司蒂姆兒童手創教育 “東風”的最大受益者
本質上來講,STEAM教育更敢于讓學生們犯錯,讓他們嘗試不同的想法,讓他們聆聽不同的觀點。與考試相反的,STEAM教育希望孩子們創造能夠應用于真實生活的知識。所以STEAM教育不是在桌椅整齊的教室上課,而是在擺滿木板、銼刀、畫筆、電線、電路板,以及各種奇怪教育科技產品的工作坊。
近幾年,國內STEAM教育的創新運動愈演愈烈,比如機器人、3D打印、科學實驗等等。但其實,這些在某種程度上講,都對STEAM教育存在誤解。避談STEAM教育課程才是教育的本源;孩子的課堂目標只有動手搭建,缺乏動腦探索;過分強調結果呈現而忽視過程引導,違背STEAM教育“暢流理論”。
作為家長,也應該有一套自己的評判標準。比如是否具有多元化課程;是否能激發孩子手腦源動能;是否能培養孩子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等等。目前唯一符合以上要求且深受家長認可的就是市場上較為流行的司蒂姆兒童手創教育,國內首家將STEAM教育理念與動手體驗實踐教學方法完美融合的“跨學科綜合實踐教育”培訓機構,集教材、教具、課程研發、教育培訓于一體,專為孩子提供動手科學體驗式學習及趣味性學科情景式學習。讓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中掌握認識世界的方法,形成獨立、勇敢、自信、有擔當的健全人格;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思,思中創,擁有面對挫折時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截至目前,司蒂姆兒童手創俱樂部的店面已覆蓋了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孩子的熱力追捧。必須要承認的是,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利好形勢下,司蒂姆教育已然成為“東風”的最大受益者。業內人士表示:司蒂姆教育今后必然會獲得更大的發展動能,擁有更光明的前景。
編寫:賀苗
日期:2021年3月24日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