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任重并不道遠 淶水縣與時俱進創新篇

2021-03-01 15:44:40

來源:中國網

2月27日,經黨中央批準,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動員部署會議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全國教育整頓領導小組組長郭聲琨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強調,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全面從嚴管黨治警,圍繞“五個過硬”要求,突出筑牢政治忠誠、清除害群之馬、整治頑瘴痼疾、弘揚英模精神“四項任務”,抓好學習教育、查糾整改、總結提升“三個環節”,全面正風肅紀、反腐強警,加強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努力打造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鐵軍,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提供堅強組織保證,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副組長趙克志、周強、張軍、喻紅秋、傅興國、陳一新、陳文清、唐一軍,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成員、聯絡員,中央政法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在主會場參加會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政法委和政法各單位、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在各地分會場參加會議。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指出: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同時充分肯定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廓清了當前對民營經濟的各種錯誤認識,深入分析民營經濟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明確提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政策舉措,為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并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注入了強大動力和堅定信心。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先后出臺《關于依法平等保護非公有制經濟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切實加強產權司法保護的意見》《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通知》等文件,加大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妥善審理各類涉民營企業案件,依法甄別糾正張文中案等一批涉產權冤錯案件,促進增強企業家人身、財產安全感和干事創業信心。各級人民法院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始終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牢牢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找準工作結合點、切入點,認真總結加強產權司法保護、甄別糾正涉產權冤錯案件經驗,查找差距和不足,進一步加大產權司法保護力度,依法平等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切實維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淶水縣龍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楊閣深有感觸,由于幾年來和河北中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糾紛事情,感覺到不公正判決和企業陷入倒閉的困境,多次咨詢求助各級領導和法學界專家。沒想到淶水縣政法委李艷霞書記收到求助信后,高度重視并批示回復,指示相關部門一定認真審理,對于涉及企業之間依法納稅,必須高度重視,相關問題一定客觀公正的做出判決。企業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石,保護民營企業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線。檢察機關如何把黨中央關于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以更優檢察履職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企業合規試點工作座談會,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在會上開宗明義:“要加強理論研究,深化實踐探索,穩慎有序擴大試點范圍,以檢察履職助力構建有中國特色的企業合規制度,這不僅是建立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應有之意,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童建明多次談到:“企業的形象就是企業的生命。”在辦理涉企業案件中,既要充分履行職能、嚴格依法辦案,又要注意改進辦案方式方法,防止辦案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造成負面影響。要把民法典中蘊含的產權保護理念貫徹到刑事司法中,對涉企業的案件,要慎重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性措施。對正在用于科技創新、產品研發的設備、資金,原則上不予查封、扣押、凍結。對已經查封、扣押、凍結的涉案財物,也要隨著案件的進度及時審查,如不需要繼續查封、扣押、凍結的,要及時解除強制措施,不能“一扣了之”。

檢察機關要找準依法保護企業的切入點和著力點,綜合運用各項法律監督職能,打出“組合拳”。一是要堅決懲治侵犯企業家人身、財產權利的刑事犯罪。人身和財產安全是每個公民最基本的權利。從檢察機關辦理的案件看,有的市場主體特別是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整體防范能力相對較弱。有的黑惡勢力犯罪團伙以暴力、脅迫等方式收取“保護費”,欺行霸市、強買強賣;有的盜竊、搶奪、哄搶企業財物;有的企業員工利用職務便利,侵占、挪用企業財產,收受賄賂損害企業利益。檢察機關要亮出法律的“利劍”,充分履行批捕、起訴職能,依法嚴懲。尤其要結合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從嚴懲治欺壓企業的黑惡犯罪團伙,讓企業家能安心經營、專心創業。二是要依法懲治破壞市場經濟秩序、侵犯企業權益的經濟犯罪、職務犯罪。這兩類犯罪直接破壞公平競爭、健康有序的市場秩序,影響企業家投資信心。要突出懲治金融詐騙、合同詐騙、侵犯知識產權、商業賄賂犯罪,以及串通投標、強迫交易、壟斷經營、故意損害商業信譽等犯罪,促進企業公平競爭,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要依法嚴懲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嚴重損害企業合法權益的職務犯罪,促進形成“清親”新型政商關系。三是要以持續抓好“掛案”清理和涉非公經濟控告申訴案件專項清理為抓手,加強對涉企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營造公正司法環境。對各方面反映強烈的以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問題,要重點監督,堅決防止將經濟糾紛當作犯罪處理,堅決糾正以羈押手段逼還民事債務的行為。對市場主體涉產權的刑事、民事申訴,要及時、優先辦理,嚴格依法律和政策提出審查處理意見;確有錯誤的,堅決啟動糾錯程序,促進依法糾正。最高檢還強調要改進刑事司法辦案的方式方法。慎重把握辦案時機和辦案方式,保障民營企業合法財產不受侵犯、正常生產經營不受干擾。涉民營企業案件,能夠采取較為輕緩、寬和措施的,盡量不采用限制人身、財產權利的強制措施。

需要采用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的,也采取適當措施保障必備的流動資金、往來賬號和生產運營資料。加快涉企業犯罪案件的辦理進度,依法快速辦結,助力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鞏固開展的民營企業刑事訴訟“掛案”及刑事申訴積案專項清理成果,繼續加大“積案”的清理力度,推動建立“掛案”清理常態化機制。實行“自查從寬、被查從嚴”政策,促使政法干警主動向組織說明問題,解決“老問題”,防止“新問題”,達到自我凈化、自我革新的目的。一要在思想發動上下功夫。深入做好政策宣講,層層開展談心談話,讓政法干警充分認識和理解政策制定初衷。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是更好回應人民群眾新期盼、樹立政法隊伍新形象的必然要求。政法機關承載著人民群眾對安全、公平、正義等的殷切期盼。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從群眾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樹立政法機關執法司法為民的良好形象。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