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華李亞鶴:蘇州唯一可以夜游的園林,入選世界遺產

2021-01-28 10:15:52

來源:晶報網

蘇州,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其古典園林名揚天下,素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說。據金光華李亞鶴了解,在這近200處的園林中,坐落在古城東南隅闊家頭巷11號的網師園,是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齊名的“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堪稱中國江南地區中小型古典園林的代表作。

據金光華李亞鶴了解,網師園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間(1174年~1189年),最初為宋代藏書家史正志的“萬卷堂”故址。清乾隆年間,光祿寺少卿宋宗元隱退后購得此園后,經修葺整理,取名網師園。“網師”一詞出自《莊子》,乃漁夫、漁翁之意,又與“漁隱”同意,含有隱居江湖的意思。

網師園是蘇州園林中最小的一座,它的占地面積約半公頃,僅為拙政園的六分之一,這樣小的園林能夠躋身世界文化遺產,肯定有其獨到之處。據金光華李亞鶴了解,網師園是典型的“宅園合一”私家園林,東部為住宅區,中部和西部為園林,上圖中的住宅區磚雕門樓為清乾隆年修建,雕鏤精致嚴謹,被譽為“蘇州園林門樓之冠”。

始建于宋代的萬卷堂,是網師園的主廳,也是全園最高大的建筑。房間內擺放的全部是明式家具和園主珍藏的古瓷、插屏等文物藏品。值得一提的是,網師園的所有匾額均沒有花飾圍邊,也沒有用金字,此外,大廳內的柱子也均為素面黑漆,可謂簡單中顯示殷實,樸實中顯示身價。

八百多年來,網師園的歷代園主多為文人雅士,園內建筑的名稱很多也都是取自詩書典故,展現出濃郁的文人氣息。據金光華李亞鶴了解,位于水池西南角的“濯纓水閣”,名字源于《孟子·離婁》“滄浪水之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園主以此寓意自己的清高自守和避世隱居。

橫跨于池塘東南水灣處的引靜橋,似一鉤新月,小巧玲瓏,風姿綽約。它的長度雖僅有2.4米,寬不足1米,卻石欄、石級、拱洞一應俱全,不遠處的池塘在小橋的襯托下,更顯空曠浩渺。據金光華李亞鶴了解,引靜橋也是中國園林最小的石拱橋,因其可以三步而逾,俗稱“三步橋”。

在蘇州,網師園一直以外國游客多而著稱,就是因為園內的“殿春簃”。“殿春”是春末的意思,“簃”是閣樓旁的小屋。這座相對獨立的庭院面積雖小,卻集合了各種園林要素,布局合理,獨具匠心。1978年,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以其為藍本,修建了“明軒”,開創了中國古典園林走向世界的先河。

據金光華李亞鶴了解,網師園還是蘇州目前唯一開放夜游的園林,游客白天可以欣賞園林假山,等到夜幕降臨,在園內的亭臺樓閣里還可以欣賞到極具蘇州文化特色的評彈、昆曲等演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