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2 16:03:51
來源:財訊界
蛋白質:xx克;脂肪:xx克;碳水化合物xx克
鹽分:xx毫克;總熱量:xx千卡
無論是維士數字飲食的線上小程序,還是收到手中的三色小盒飯
維士的用戶對這些隨處可見的營養數值一定不陌生
或許你會有疑問:
這些數據從何而來?準確嗎?知道營養數據對我們有什么作用?
現在,維士君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維士自建的「國家級營養素檢測實驗室」
360°全方位揭開關于“營養素檢測”的神秘面紗!
維士數字中央廚房依據實驗室建設規范要求,首屈一指的建立了專業“營養素檢測室”,由天平室、理化室、高溫室、試劑室4個單元組成,對每一盒菜品進行精準的營養素檢測,每一份小盒飯都清楚的標注能量值,用戶吃到的每一盒飯都能清清楚楚的知道攝入數據,這些攝入量匹配到身體所需,能夠有效的實現減脂增肌、降糖降脂、促進少兒成長發育、增強孕婦營養等。
√ 檢測人員具備公共營養師和食品檢驗工雙證書;
√ 實驗數據檢測精度可致0.0001g;
√ 每一個數據的誤差度<10%;
√ 每一個樣品、原材料、半成品都要做2次平行檢測。
蛋白質檢測
蛋白質是“生命之源”,它是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同時它還是是體內多類生物活性物質的重要構成成,1g的蛋白質可提供4Kcal的能量。
蛋白質檢測:使用電子分析天平稱取樣品0.5g于消化管中,再加入消化液至于消化爐中不少于3小時消化,使食品中的蛋白質被分解成氨與硫酸結合生產硫酸銨,取出冷卻后加入50ml水。再放置于凱氏定氮儀中充分堿化蒸餾成游離氨,游離氨用硼酸吸收后,用硫酸或鹽酸標準滴定溶液滴定,從而計算出蛋白質含量。
這里用到的自動凱氏定氮儀,采用國際通用的凱氏定氮法對含氮樣品進行自動定氮。全智能化軟件設計,讓實驗人員在幾分鐘內輕松的完成樣品的蒸餾。能高精度測量到0.1mgN(毫克氮),也就是萬分之一克的氮。
脂肪檢測
脂肪并非“十惡不赦”,它是人體內重要的能量儲存方式,同時對于人體的體溫的維持以及為人體內臟器官提供支撐與緩沖,1g的脂肪分解可供應9Kcal的能量。
脂肪檢測:稱取2.5g樣品,用無水乙醚(或石油醚)提取,置于自動索氏抽提器自動提取游離態的脂肪和混有少量的水分的混合液,將提取后的混合液于水浴蒸干醚類,再置于103℃的電熱鼓風干燥箱中揮發掉所有的水分直至重量不變,得到的就是脂肪的含量。
脂肪測定儀采用的是自動索氏抽提器:根據索氏抽提原理,對脂肪等有機物進行萃取分離。該儀器具有索氏標準法(國標法)、索氏熱萃取、熱萃取、連續流動及CH標準熱萃取等五種萃取方式;食物中的脂肪通過無水乙醚(或石油醚)不少于6小時的反復蒸餾、洗脫、萃取,將食物中的脂肪同其他物質分離出來,最終得到的就是脂肪和少量水的混合物。該設備能精確萃取出0.1%的脂肪。
碳水化合物檢測
碳水是“能量之源”,它是維持生物體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1g的碳水分解可提供4Kcal的能量;同時它還是構成機體組織的重要物質,并參與細胞的組成和多種活動;此外,由于碳水化合物可作為主要能源物質分解供能,可起到節約蛋白質、抗生酮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質量通過稱取的食物總質量,減去蛋白質、脂肪、灰分、水分的質量,就是碳水化合物的質量。
根據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質量和換算公式,即可得到能量值。能量值是我們一盒餐食所能提供的熱量總量。
鹽量檢測
現代人飲食上越發偏愛重口味,做菜添加的調味品的種類也越來越多,無形中也就攝入了過量食鹽,而WHO世界衛生組織早已證實高鹽飲食是高血壓、胃癌、腦卒中等多種嚴重疾病的重要誘因,故而合理管控每日食鹽的攝入也變得越發重要。
鹽度檢測:混合均勻樣品,將鹽度計頭部浸入測試樣液,待溫度穩定后,數值結果鎖定,讀取結果。
鹽度檢測采用的是數顯鹽度計,它的原理是水溶液的導電性隨含鹽量的增加而增加,即含鹽量越大,電阻越小,導電性越好。該設備檢測范圍能達到0%~3%。
線上工具實現精準匹配
維士“營養素檢測室”將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素檢測完畢,菜品數據傳送到與小程序上,用戶通過小程序看到自己最佳的卡路里及三大營養素攝入數據,再定制符合自己需要的一日三餐。
需要減脂的用戶,根據自己的基礎代謝數據,嚴格控制菜品熱量不超標;
需要增肌的用戶,根據每日運動強度,創造合理的熱量盈余同時適量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實現科學有效增肌;
需要降糖降脂的用戶,在醫生的醫囑下,由維士專業營養師進行食物配置,進行個性化營養定制,匹配出適合患者病情需要的中式一日三餐;
需要營養的用戶,尤其是正處在成長發育中的少年兒童,維士根據《中國膳食指南2016》中建議的攝入量,按照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科學比例進行科學點餐,合理膳食。
一份普通的小盒飯,經過嚴格的8道工序檢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維士“數字飲食營養素檢測室”,將美食數據化,將攝入精準化,讓美食與健康完美結合!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