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9 17:46:07
來源:晶報網
一般來說,新車購買后有三年的質保期,在質保期內,消費者基本都會選擇在4S店內保養維修;三年過后,車主通常會在選擇4S店與相比之下有價格優勢的其他渠道之間左右搖擺,汽車后市場的諸多養護類從業者也因此而扎根。
但汽車后市場典型的檸檬市場性質也讓很多人對此望而卻步,重重桎梏下,汽車后市場風評不佳,各汽車后市場從業者也絞盡腦汁改善市場。而就在近日途虎與知乎聯合發布了《2020國人用車年度趣味報告》,將"云養車"的概念重申。
外傳忙著IPO籌劃的知乎為何與途虎聯手深化"云養車"概念?"云養車"又能成為汽車后市場破局的關鍵嗎?
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信任維系需要信息破局
近年來上端的汽車制造業愈發頹勢,從2017年起,汽車行業營收逐漸降低,2017年汽車行業營業收入增速下滑至10.8%,利潤增速下滑至5.7%,2018年一季度汽車銷量仍然承壓,而到了2019年,汽車行業銷量同比下滑8.2%,行業上下游壓力進一步增大。
經歷了2008-2018這黃金十年的飛速擴張后,我國的汽車保有量在2018年就已經達到了2.4億,而伴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長,汽車后市場的規模也飛速發展,有資料顯示,中國汽車后市場行業規模從2015年的7600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12900億元。
但受制于人口與經濟的限制,汽車保有量的增長或者說汽車市場的擴張是存在天花板的,從2017年開始持續的下滑來看,如今整個的汽車市場迎來的是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的過渡,這對于汽車后市場的從業者而言,是機遇的開端也是增速桎梏的開始。
正如同互聯網流量紅利的逐漸消失,從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的汽車后市場也消失了汽車保有量快增長帶來的紅利,這也意味著像途虎這樣的汽車后市場從業者們,不得不開始直面行業內的多種弊端,硬碰硬了。
在之前,途虎選擇的方式是"汽后新零售",得益于互聯網商業的模板復制化,途虎自2016年開始線下提速,線下店依靠著途虎打磨的供應鏈體系,以向相同產品、相同價格的標準賦能線下,要營造出一種"線上配件買在途虎、線下裝修選擇途虎"的全方位線上線下汽后新零售。
但盡管資本的扶持與自身品牌的影響力讓途虎有了不錯的線下擴張,但高額的加盟條件仍然是攔路虎。
途虎的加盟條件中,共計最低6個工位與300㎡以上是最基本的限制,以2019年剛被列入新一線城市的鄭州為例,鄭州商鋪平均租金123.69元/月/㎡(數據來自網站:全球經濟數據庫),每年租金約為300㎡×123.69×12≈45萬元,另外門店新開時需要支出加盟、裝修、設備購買等費用,這高昂的成本門檻限制了不少想加入的從業者。
但對于途虎來說,這種硬性的質量要求也不能退步,因為在積弊已久的汽車后市場中,離開4S店之后的車主大都在各個門店不斷試錯,早已疲憊不堪,。在這種混亂的市場環境下,想要在汽車后市場中做好做大,必須重塑車主對市場的信任,而直接面對車主的線下端服務質量,是其中要重點把控的一個環節,因為在線下門店發生的可能是一次服務的結束,也可能是無數次合作的開始。
也因此像這次聯手知乎的"云養車"概念拓展,是途虎在打破檸檬市場的又一方向,對于行業從業者來說,在從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之后,若行業內的整體風評弱不佳,那么將時刻都在侵蝕著自己的品牌,改善整體行業風評是必須要考慮的方向。
顯然"云養車"這種信息輸出的方式,有利于在用戶端進行內容的輸入,提升行業內信息的通透性,有利于打破汽車后市場中檸檬市場嚴重的信息不平衡現象。
知識付費的破圈焦慮:從問答到內容輸出的嬗變
回顧知乎的發展歷程,在起初知乎的服務就是很簡單的提問與回答,知乎憑借著自己大量的優質內容組建起平臺的框架,在產品運營的初期更是通過"邀請碼+實名制"的形式注冊賬戶,嚴格的準入機制更加樹立起專業的知識壁壘。
在知乎的早期,用戶畫像聚焦在一二線城市,其中知乎用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者占87%,職業人群占75%以上,收入4000元以上的用戶占60%。可以說正是這批高學歷用戶群組成了知乎的基礎骨骼,不斷以只是內容的問答、討論為核心構筑起全新的社交網絡。
也因此對于早期的大多數用戶來說,當時的知乎其實是像是一款優秀的"百科全書",一款難以替代的求知與分享工具,這一定位也決定了知乎沒有其它工具產品那樣的內容化難題,所以不會用完就走,而且強社交屬性也保證了產品的活躍度。
但是這種壁壘也成為了知乎的盈利焦慮,回看從2016年知識付費元年到現在,知乎在盈利上做了諸多嘗試。
縱觀知乎的"營收大家庭"中,從值乎、知乎Live、到專欄打賞、各種網上公開課、線下實體書等,甚至于后來更為直接的小藍星頻道、鹽選會員、廣告、知識付費、短視頻、電商、直播等等,圍繞知識付費的大環境,知乎的盈利嘗試多種多樣。
然而知識付費的普及率天然就不高,根據艾媒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運行發展及用戶行為調研分析報告》顯示,雖然在2017年之后,中國的知識付費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階段,2019年,知識付費用戶已達3.6億人,但是市場規模才達到392億元,平均每人才花費77元左右。
面對這樣一個天然低下的付費能力與市場規模,顯然喂不飽知乎,這也是為何說很多人認為知乎的營收重頭還是在廣告上,但過多的廣告也會影響到自身多年經營積累下的內容口碑,近年來知乎就一直在平衡者之間的矛盾。
但從知乎的融資經歷來看,根據天眼查APP數據顯示,2019年F輪的融資是有快手與百度投資的,之前也有著騰訊的身影,尤其是百度,自身"搜索+信息流"的構筑已然是在信息輸出層面的前輩,在這之后知乎拋去問答的固有內容形式,主動以優質內容為核心進行內容輸出,也不是不可能。
這次的"云養車"可說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是知乎展示自己各個領域優質內容的價值示范,從信息積累到信息輸出再到變現,可能會成為知乎日后IPO的一道助力,也可能是知乎在內容變現上的一條新道路。
對于途虎與知乎來說,聯手進行"云養車"的內容發布是各取所需,而對于汽車后市場整個行業來說,"云養車"又意味著什么?
外擴邊界、內整渠道,汽車可以"云養"但不能"放養"
其實在去年10月份,新京報的一篇報道《暗訪兩家4S店:砸壞好零件定損再修,截留油液回收再賣》 發出,引發一片輿論的同時,消費者對4S店這片最后的凈土也產生了質疑,汽車后市場的信任再度降到冰點。
再加上汽車存量市場、檸檬市場的因素,這些用戶體驗段的情況更加嚴峻,對于如今的汽車后市場來說,能回歸藍海的機會在于外部的擴展與內部的整修。
之前人大代表李書福就有提案"有限度的改裝合法化",若能落地,那將意味著汽車后市場的生存空間進一步拓寬。要知道之前我國的汽車改裝仍處于灰色地帶,汽車后市場的服務除了二手車、金融方面外,核心聚焦點是保養與維修。
而汽車改裝一般情況下分為外觀改裝和動力改裝,由于排放法規和安全法規的限制,目前世界上多數改裝合法化的國家和地區都會限制動力輸出和排氣裝置方面的改裝,而國內的汽車改裝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只有簡單的改色、貼膜、加裝內飾等方面,懸掛及車身套件的改裝并不被法律許可。
如果說政策有限度的進行開發,那么對于汽車后市場來說,無異于多了一批新的業務,那么在數億潛在用戶的存量基礎之上,這個業務的規模即使是有限度的開放,也將會成為強有力的行業增長點與資本洼地。
內部的修整來說,模式上的拓展是一方面,"云養車"是另一方面。
之前一家名為牛咖斯的汽車后市場企業就進行過類似"共享修車資源"的模式創新,利用4S店資源閑置這一特征,幫助它們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配件供應鏈,技師培訓,車間管理,服務管理等標準,以此來盤活整個汽車后市場的空閑工位。它充當的不只是個簡單的信息中介,它還整合了配件資源、信息資源對傳統4S店進行賦能。
這種模式雖然沒有成為市場主流與資本熱點,但從切入空閑工位價值的角度來看,也是一種模式上的創新,而對于如今的汽車后市場來說,正是需要不停地試錯創新才能不斷摸索徹底打破檸檬市場的方法。
"云養車"則更偏向于從信息段入手,去進行內部信息的外輸,但從目前來看,所謂的"云養車"雖然能夠改善汽車后市場信息不平衡的局面,但其成效十分有限,固然"云養車"能夠為養車的C端用戶提供一些基礎養護知識,但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更多地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對癥搜尋,而不是知識積累。
再加上如今各種各樣的養車長短視頻、文章內容充斥于各個平臺,而這些內容的來源并不全是有著權威背書,這就是使得"云養車"的內容往往伴隨著大量的私貨,甚至可能將本身的信息市場攪得更渾,讓"云養車"變成"云帶貨"。
所以說對于整個汽車后市場行業來說,汽車可以"云養"但不可"放養"的,需要更多的專業性、垂直性的企業做普適性的信息輸出,最起碼在"云養車"的前期,要將正確養車信息輸出的話語權掌握在B端而不是C端。
對于如今的汽車后市場來說,服務質量是立身于混亂市場的錨點,以此為基礎的航線才是抵達終點的前提,在汽車后市場這條賽道上,領先不是成功,獲得車主的信任才是勝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