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0 14:38:53
來源:壹點網
回望2020年,在看似已十分擁堵的火鍋市場上,仍然涌現出一大批新玩家。區別于傳統火鍋店,他們專注于為消費者提供原料或半成品,讓火鍋到家,開啟了全新的消費場景與消費模式。餐廳端受疫情影響差強人意,"到家火鍋"一片紅火,火鍋市場猶如一個鴛鴦鍋。這一現象吸引了多方的注意,在最新一期的CCTV2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中,央視罕見地以"消費新趨勢賽道細分火鍋食材專門超市遍地開花"為標題大篇幅地報告了火鍋黑馬品牌鍋圈食匯。在資本市場同樣掀起了一陣"到家火鍋"的概念熱潮,自2019年至今短短1年時間內,鍋圈食匯便已累計完成了10億人民幣的融資。
作為今年火鍋行業中第一匹沖出重圍的新消費黑馬,鍋圈食匯到底有何優勢?
一、擁抱年輕消費者,精準把握餐飲習慣
根據麥肯錫的一項調查顯示,"90后"消費群體占中國總人口的16%,到2030年,他們將貢獻中國總消費增長20%以上。作為伴隨著互聯網成長的一代,年輕消費者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且樂于主動尋找新事物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一個人吃火鍋"被網上戲稱為"最孤獨的事"。個人獨自去火鍋店就餐,對很多人來說,都不在用餐選擇范圍。若是去購買食材自己回家吃,卻很費事,挑選、搭配、處理食材,還要保證味道。因此不管對于懶宅一族的年輕人還是其他受眾,"一個人吃火鍋"都是一件沒那么日常的事。
鍋圈食匯全國門店超5000家,在三到四線城市的各大社區方圓3公里以內,至少分布著1家鍋圈門店,不僅滿足燒烤火鍋的需求,更是家門口的"菜市場",是便利生活的存在。可以說,是鍋圈縮短了人們吃火鍋的心理距離和生理距離。除了彌補了"一個人吃火鍋"的空缺,鍋圈食匯更是以"家庭餐桌"為精準目標,開創了一種將火鍋帶入家庭場景的到家新模式。
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冬天,相約三五成群的知己好友、同學同事、老少家人,在家里圍著一大份家庭火鍋,將各類鮮蔬山珍、海味肉丸 倒入沸騰的湯汁中;幾瓶好酒下肚子,多少歡聲笑語,山珍海味、柔情蜜意,親情友情愛情都盡融在一鍋裊裊騰起的紅湯熱氣中。這樣的場景正是目前就是當下年輕人最喜歡的冬天聚會方式,受到年輕人的熱烈追捧也就可以理解了。
二、強大供應鏈實力,實現"好吃不貴"
和傳統火鍋門店相比,鍋圈食匯的"火"不僅因為它實實在在地縮短了人們吃火鍋的門檻,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強大供應鏈的支撐下,鍋圈的食材質量與價格優勢均很明顯。
火鍋食材和生鮮電商看似有很大的重合度,但實際上火鍋食材與之相比是一個更專業、更需要餐飲敏銳度的領域。要把火鍋店的產品通過研發,翻譯成適合進入家庭的產品,使產品進入家庭之后依然保持味道不變。標準化和供應鏈是考驗行業的一大難題!標準化包括食材的生產、包裝、規格、定價體系等,在此基礎上,才能把統一品質的食材輸送到全國各地,也才能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鍋圈食匯過去也一直是全國各大火鍋品牌的合作供應商,在7年的食材供應鏈發展中,在標準化方面早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果鍋圈要生產一款產品配方,鍋圈團隊會指定原材料,要求上游工廠去指定的產地購買辣椒,按照鍋圈的工藝流程做出符合要求的味道;工廠在制作底料時,鍋圈會對用什么鍋、鍋的直徑、油溫、油的品牌等諸多細節問題進行指導。
目前鍋圈合作的上游供應鏈ODM近500家,其中上市合作企業30多家,擁有200多名買手。在全國擁有10大倉儲中心,形成了冷藏、冷凍、常溫等多規格標準化的高效的倉儲物流配送體系,極大地確保食材新鮮度和最佳口感體驗,保障合作商食材的供應。從原料到銷售,鍋圈食匯的食材始終都擁有行業領先的標準化,正是如此"摳細節"像素級的強指導性,才能生產出鍋圈想要的味道。據業內人士透露,鍋圈食匯的一款"重慶老炮"的底料,如果搭配得當,甚至普通人在家做出的火鍋,味道可以比知名火鍋店現場鍋底還要地道。
在強大供應鏈的支撐下,鍋圈食匯不僅解決了食材品類復雜、標準化程度低、采購價格不夠透明、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同時還因去掉了部分中間環節,降低了食材的成本,從而打造了"好吃不貴"高性價比鍋圈特色。
時代進步,消費迭代,隨著年輕人登上消費主場,市場將目光聚焦和鎖定當代年輕人。如何洞察年輕消費者需求就成為了企業、商家和平臺的核心市場戰略。鍋圈食匯以更便利、更優質的產品及服務貼合年輕人的新生活方式,搶先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