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9 10:19:25
來源:榕城網
新材料,是高技術產業和新進制造業的基礎和先導,同時也是當今科技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在全球眾多材料中,聚酰亞胺(PI)作為目前耐溫最高的商業化聚合物,處于新材料領域尖子塔頂端,被認為是“世界三大先進高分子之一”。在此行業中,以瑞華泰為代表的國內企業,經過多年的穩定發展和創新,已然在PI材料領域打破國外壟斷,實現了自主供貨。
資料顯示,瑞華泰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相對年輕的全球高性能PI薄膜專業制造商。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目前已成為中國高性能聚酰亞胺薄膜的標桿企業,有力的推動了高性能PI薄膜的國產化進程。
瑞華泰從零開始到取得現如今成就的背后,在于其始終將企業核心競爭力定位在工程轉化技術上,并完美結合基礎研究,同時精準把握市場時機,逐步實現了產品的產業化和商業化。
雙管齊下 實現產業化
聚酰亞胺行業是典型的技術、資金雙密集型產業。研究門檻高,資金投入大,市場壁壘高,導致國內大企業不愿意做,小企業做不來。所以,我國高性能PI薄膜行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美日等發達國家所壟斷。
瑞華泰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辦,旨在打破發達國家的壟斷。由于當時沒有任何產業化經驗可以借鑒,所以從材料配方到生產線設計,再到制造工藝梳理和成型,都只能靠瑞華泰自主摸索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瑞華泰走的是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雙管齊下的道路。基礎研
究助力企業研發出科研成果,而工程技術則能實現將科研成果迅速完成產業轉化。可以看到,二者雖然是兩個不同的范疇,但卻同等重要。
基于這樣的理念,瑞華泰在基礎研究方面攻克了新型薄膜專用樹脂的制備方法,在工程技術方面則攻克了連續化雙向拉什工藝的精確控制技術。2011年,瑞華泰正式宣布在高性能PI薄膜的大規模、連續生產上取得突破,一舉破除該材料的進口依賴。
瑞華泰在高性能PI薄膜產業化技術上的突破,不僅彌補了國內該項材料的空白,更為國家戰略性材料儲備作出了積極貢獻。
精準把握市場時機 實現產品商業化
在經濟發達的今天,不少企業擁有較高含金量的技術,但由于商業化不順利,只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被陸續淘汰。瑞華泰不僅實現了產品的產業化生產,還憑借多年來在聚酰亞胺領域摸滾帶爬的經驗,陸續實現了多個應用領域產品的商業化。
目前,瑞華泰已有四大類數十余品種的產品實現銷售,產品廣泛應用于柔性線路板、消費電子、高速軌道交通、風力發電、5G通信、柔性顯示、航天航空等高技術產業領域。根據瑞華泰公布的招股書顯示,在2017年至2019年三年間,企業營收分別為1.2億、2.2億和2.3億。
當下,我國PI薄膜行業雖然在傳統電工絕緣領域形成了較強的產業化能力,但在高端電工絕緣、柔性電子、航空航天、柔性顯示等其他應用領域的產業化能力仍比較弱。這也就意味著包括瑞華泰在內的企業,需要繼續加大在基礎研究、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研發力度,在進一步提升高性能PI薄膜產業化能力的同時,助推國內PI薄膜行業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