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莘教授:英語教育為什么要一條龍?

2020-12-07 18:11:53

來源:壹點網

我國正規的英語教學始于1862年創辦的新式學堂京師同文館。1903年,我國的大學和中學普遍開設了英語課。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北京從中學開始有了英語課。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國內大城市的小學開了英語課,有些小學是從一年級開課的,也有些是從三年級才開設的。進入新世紀之后,許多城市的幼兒園都打出了雙語教學的牌子,更多的家長則在外面為正在上幼兒園的孩子報了英語班。究竟應該在哪個年齡段開始給孩子教英語呢?

如果我們回憶一下自己學習母語的經歷,就不難發現語言學習實際上是一個終身相伴的使命。學習母語從牙牙學語開始,先開口說話,然后認字,再到后來看書、讀報、寫文章。我們都知道學中文不能僅靠學校的幾節語文課,也不能只讀語文老師指定的那幾本書,而要靠大量持久的課外閱讀,以及抓住生活中、工作中所有使用中文的機會。在中國,說話、認字幾乎是人人都會,但是,要有一個較高的中文水平就不那么容易了。學習母語是這樣,學習一門外語也是同樣的道理。要掌握英語,并有一個較好的英語水平,更是一個終身相伴的使命。可以肯定,學習英語需要比學習母語付出更多的努力,不能只背課堂上豆腐干大小的短文,而要靠大量的課外閱讀,要利用一切機會使用這門外語。如果這種閱讀堅持下去,一段時間之后就能看到明顯的效果。這就是英語教育的連續性。

和其他學科一樣,學習英語也有明確的階段性。不同的是,語言學習的階段性與學習者的年齡緊密相連。從兒童到少年,再到青年和成年,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目標和任務。

那么,究竟從哪個年齡段開始學習英語最好呢?從英語教學的自身規律來講,開始接觸英語的年齡越小越好。3-4歲的孩子已經有了母語的基本表達能力,而且對周邊事物又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只要引導得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完全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一門外國語的入門知識。如果能把3-6歲看作是我國兒童英語的啟蒙階段,小學一年級正式開設英語課,我國的英語教育就能有一個比較理想的起點。

根據英語教學的自身規律,我國的英語教育有以下幾個階段:

兒童階段:主要是通過模仿跟讀,激發起孩子對英語的興趣。

小學階段:引導孩子從跟讀轉向自主閱讀,從好奇走向求知,慢慢開始培養閱讀的習慣。

中學階段:拓展學生的閱讀面,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英語的初步口筆語表達能力。

大學階段:進一步提高英語的水平,培養閱讀英文原著的能力。

這里強調英語教學的階段性,就是要重申英語教學的自身規律,要使我們在各個年齡段的英語教學與那個特定年齡段的孩子的認知能力、思維模式、母語詞匯和興趣點相吻合,避免拔苗助長的現象。

中國的外語教育水平一直處于世界的前列,這一點幾乎是全世界公認的。最矚目的成果就是多年來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外交、外語人才,當然,這并不完全是上學期間課堂教學的成果,更多靠的是這些學生離開學校后在工作中的刻苦鉆研和提高。在這方面,世界上的主要英語國家都應該向我們學習,因為上億人學英語、每個人前前后后學那么多年、甚至一本英語教材(如《新概念英語》)就有上千萬的讀者,這在美國和英國是完全不能想象的。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英語已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美國又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所以根本沒有學習其他國家語言的愿望。

在看到我國外語教學實踐成功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外語教學理論方面我們還比較薄弱,許多領域還無人探索,更沒有總結歸納到理論的層面。比如說,英語教學中的一條龍問題。這個問題依靠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是無法解決的,因為在教育部,外語教學分屬基礎教育司、高等教育司、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等幾個司局管理,而這幾個部門在外語教育的設計和管理方面缺乏日常的溝通和協調。教育部下屬的教育咨詢機構—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也是各管自己那一攤,英語教師,包括這個領域的專家學者也很少有人跨越自己從事的教育層次(大學、中學、大學專業英語、大學公共英語)去思考問題。

我們在這里討論英語教學的一條龍問題,就是希望我國的英語教育能夠切實遵循英語教育自身的規律,特別是英語教育的連貫性和階段性;統籌設計,統籌安排,避免重復勞動,不做無用功,以便取得最大的效益、最好的教學效果。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