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沃欽培吉:消費升級助推豪華車乘風破浪

2020-12-04 11:25:37

來源:榕城網

11月26日,搜狐在北京舉辦“2020搜狐財經峰會”。

本屆峰會匯聚20余位政界精英、商業領袖以及經濟學界翹楚,圍繞“中國經濟的韌性”、“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后疫情時代的消費重振”等議題,深入探討國內外經濟形勢、政策導向。

峰會共分為上午、下午兩場。上午的會議探討宏觀經濟形勢,分析“雙循環”下的新經濟格局,展望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下午的會議聚焦企業,探尋產業升級之路,分享后疫情時代如何重振消費。

在下午的峰會中,沃爾沃汽車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總裁欽培吉出席并發表了題為“疫情后汽車消費趨勢”的演講。

疫情之后汽車消費往何處去?欽培吉表示,豪華車的崛起代表了消費升級。目前來看,中國的豪華車占整個乘用車的比重還是在15%-16%之間,而發達國家一般都是20%以上,中國一定會突破20%的比重,存在向上的空間。

對于中國消費市場,欽培吉表示,中國一二線城市會主動的進行消費分層,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群體會更加關注安全健康以及環保,慢慢地向歐洲市場的一些理念進行靠攏,從而使得消費出現多元化效果。

而對于目前迅速崛起的新能源汽車,欽培吉認為要張開雙臂擁抱這個趨勢,從產品及服務等方面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價值。

他表示,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是世界上走得比較靠前的國家。在新能源領域中,從來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一樣有這么多新能源品牌的競爭。“它不僅僅是技術的競爭,還有服務的競爭,以及模式的競爭。我們非常榮幸有機會在這樣一個市場中參與競爭。我們并不懼怕挑戰,而是更積極的去擁抱這樣的變化。”欽培吉說道。

下附演講全文:

欽培吉:汽車行業作為拉動內需零售的主力行業,今年上半年銷量下降也是很厲害的。我這里有一些數據,上半年乘用車的銷售同比下降了26%,這是整個上半年的情況,如果只考慮一季度其實下降的更厲害,但下半年7-10月份整個乘用車市場增長了14%。

從2018年乘用車見頂以來每年銷量都是兩千多萬輛,行業有人認為還能再上四千萬,大部分都認為是在兩千多萬輛的水平,今年可能上半年還降了一些,但其中不乏一些亮點。首先是沃爾沃所在的豪華車市場,另外一個是新能源市場。

第一個話題是豪華車市場。

乘用車上半年降了26%,豪華車市場同比只降了6%,跑贏了全市場20%。7-10月份全行業增長14%,豪華車增長28%,是翻倍的增長。這說明了什么情況?其實說明在整個GDP恢復的情況下,我們的消費能力還是相對來說比較樂觀的。到底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一個消費的趨勢?

第一,天時。今年GDP的數據大家比較清楚了,一季度下降了6.8%,二季度馬上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如果考慮進去,那么實現全年增長2%的目標問題應該是不大的。可見中國經濟短期的波動并不影響其中長期向上的趨勢,這是整個內需市場能夠恢復的基礎。

第二,地利。隨著消費的升級,每個人對于美好生活都是有追求的。一些嘉賓說消費處于兩極化,大家講的比較多的似乎是消費降級,但從汽車市場來看存在著明顯的消費升級現象。

從2000年汽車市場開始爆發,2000-2010年進入高速增長的時期,2010年之后有一個短暫的停滯之后又出現了新的增長。這兩輪增長都面臨著升級置換的需求。尤其一二線市場,消費者在置換的時候基本都會考慮從把5~10萬的車型升級為10~20萬、甚至30萬的車,如果是第二輪置換基本上都奔著豪華品牌去了。

在一線城市,大家可以看到已購第一輛車的人,他們討論的一般是20萬起步的車型。還有如今年輕人的第一輛車,買20萬的比比皆是,而不是我們傳統上認為的5萬、10萬的車輛。

第三,人和。這一輪疫情重塑了國人的消費觀。大家討論比較多的是隨著消費習慣改變,是不是以后電商會爆發?直播會爆發?尤其大家身邊常見的好像買菜都是用APP了,都不會去菜市場了。

從汽車行業來看,出行健康的觀念正在深入人心。比如說有一個大數據的調研,疫情之后55%的人更加重視自己的健康,但這個其實是長期的趨勢,越發達的地區,大家會越關注自己的健康;44.5%的人認為自己以后可能會調整出行方式,他們認為今后出行也需要考慮自己的健康需求,而不拘泥于原來的模式。這三點原因導致了在汽車市場上出現了明顯的消費升級,而不是消費降級的狀況。

沃爾沃汽車有93年的歷史,這93年堅持的是安全、健康和環保,產品本身和品牌也非常的契合。

那么疫情之后如何來應對呢?首先是傳播要破圈,之前平安總講沃爾沃跟華為在緊密合作,因為,一方面從技術角度來講我們的車機需要華為這樣的科技公司,更好地提升消費者的使用感受;另一方面,我們認為華為的用戶畫像和沃爾沃比較貼靠,華為賣得最好的手機是高端機型,這樣的用戶群體可以幫助沃爾沃進行破圈合作。

其次,在內容品牌上要講更多消費者聽得懂的故事。比方說,一講健康很多汽車品牌都在講PM2.5的過濾,很多熟人都在講我們聽的廣告都是99%、96%、100%的,為什么沃爾沃PM2.5的效率只有95%?其實這是因為沃爾沃的PM2.5過濾效果是在車速60-90公里/小時的實際路面并開啟外循環的狀態下進行的測試,更貼近日常使用環境。

再舉一個小例子,大家知道車內空氣并不限于PM2.5,還有很多自然揮發物,因為車內使用很多化工品,如何測試車內揮發物標準?國家標準是25度常溫測試,這沒有問題,大部分人用車時都是25度,但是沃爾沃的測試溫度是65度。為什么是65度?因為在中國大部分的地區夏天的暴曬環境下車內溫度可以達到45-55度,很少突破65度,這是高溫測試下車內有機物揮發的極限測試,這樣的測試標準可以確保車內排放是非常低的。

什么叫做品牌?品牌并不是高喊口號“我是一個安全的品牌”,而是要用實際行動告訴消費者你的產品和品牌是如何契合的。這是我們認為在疫情恢復之后,沃爾沃的銷量能夠率先得到強勁復蘇的一些先決條件。

中國一二線城市會主動的進行消費分層,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群體會更加關注安全健康以及環保,慢慢地向歐洲市場的一些理念進行靠攏,而不是傳統意義上大家都在講的“豪華車一定要是外觀看著最酷、內飾氛圍燈最多”的這種觀念,逐步的開始進行了分層。因此消費也會出現一個多元化的效果。

第二個話題是新能源市場。

新能源是很熱的話題,十月份新能源的乘用車批發銷量同比增長了119.8%,這是個非常驚人的數據,而沃爾沃的T8混動增長了129%,也就是說沃爾沃看似是一個傳統車企,其實它的新能源銷量的翻倍程度是跑贏了整個新能源市場的。這個原因也有幾點可以分析:

第一,最明顯的是在座都知道的國家的政策扶持。經過三四年的培育,這個市場在目前來看是真正得到啟動的,您一定會發現身邊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買綠牌車以及新能源車的朋友會越來越多。

第二,談一下行業和技術。今年可能是電動車技術成熟而且被消費者真正接受的一個年份。因為里程焦慮在各種技術手段的加持下逐步得到了消除,更何況還有大量的服務手段。這要感謝國內的一些新加入的公司幫我們打的一個很好的樣板,在各種服務手段加持下大家逐步不再感到里程焦慮。這個問題并不是完全通過技術解決的,而是通過一些服務手段來加持。

第三,消費者內心在發生著變化。回想三四年前,如果問一個消費者,你是不是因為環保節能買一輛車,絕大多數人認為你在匪夷所思,動因肯定不是這個,當然目前來看主要動因依然不是這個,但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他會用環保給自己貼標簽了。他們會認為我買新能源車是支持了環保,我會帶有科技屬性,我會帶有智能屬性,我是一個勇于創新的先鋒。因為所有產品都是導入這樣一個階段,第一階段的精英分子會把這個產品扶持起來,然后才會進入第二階段的井噴期。

對于像沃爾沃這樣一個大家觀念中的傳統燃油車企業,我們到底是如何做的?

我相信行業內大部分的燃油車企業都在做這樣的轉型,沃爾沃是比較早宣布全面電氣化戰略的豪華車品牌。目前我們也在向友商學習什么叫做以客戶為中心的客戶運營。而且我們并不只是針對電動車,針對燃油車也發布了更好的服務措施。

比如,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我們要求100%的經銷商網絡提供上門取送車服務,只要是沃爾沃車主,場景是把車輛停在公司樓下,通過APP下單,兩個小時取車,下班前兩個小時之內車輛就送回來,保養已經完成,只需要在APP上驗收以及付款就行了。這樣的服務對于消費者尤其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是非常貼心的。因為開車過去可能離你最近的4S店也是半小時、四十分鐘,等待三個小時做保養,回來又是三四十分鐘,可能午飯的時間都沒有了。

這樣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一次保養,這和現在電動車一鍵加電服務這樣的理念是一樣的,只不過更需要的是體系的支撐,在全網100%落實。我們認為以消費者為核心,為他們提供便利性,提升滿意度,提供更多價值,是確保在這個電動化、智能化的時代能夠立于不敗之地的一些手段。

今年,沃爾沃開通了官方直售,大家覺得新能源好像有一個屬性就是一定要直售,就是跳過所有的經銷商體系,但你仔細想想直售的好處在哪里?為了價格穩定嗎?我們看到一些直售的汽車品牌差不多每兩個月就降一次價,顯然并不存在價格穩定的說法。那么是為了網點便利嗎?其實也不是,因為4S店尤其是像傳統的一些廠商的布點絕對不輸于純電動汽車。那么直售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實是客戶在購車環境中的便利性,客戶希望避免所有的討價還價,希望避免所有不對等的待遇,希望不要所有人談的條件是不一樣的。

沃爾沃推出的官方直售是什么?并不是拋棄所有渠道伙伴,而是我們盡量把線上看車,試駕和介紹環節由我們直售團隊來完成,但是試駕車還是在經銷商那里,我們直售專員陪同在經銷商那里看車、下單,經銷商提供交車以及后續的售后服務。所以,并不存在著一個特別極端的模式,一定要依賴經銷商體系還是一定要進行直售,有機的結合是一個比較好的模式。

因為走到最后,誰也不知道我們這個渠道會走向何方,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探索當中。而且在中國電動車的崛起實在是太快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張開雙臂擁抱這個趨勢,從產品及服務等方面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價值。

產品戰略我這里就不多講了,剛才我說了沃爾沃的全系產品都是有電氣化選擇的。如今在北京、上海的消費者要是希望有一個綠牌,無論看中哪一款沃爾沃車型,都有可供挑選的新能源車型。

今天講的話題其實是在講疫情之后汽車消費往何處去。我還是覺得豪華車的崛起其實是代表了消費升級。因為目前來看豪華車占整個乘用車的比重還是在15%-16%之間,但是發達國家一般都是20%以上。中國未來一定會突破20%的比重,向上的空間還是存在的。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也是世界上走得比較靠前的國家,而且競爭激烈。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有這么多的新能源品牌的競爭,它不僅僅是技術的競爭,還有服務的競爭,以及模式的競爭。我們非常榮幸有機會在這樣一個市場中參與競爭。我們并不懼怕挑戰,而是更積極的去擁抱這樣的變化。

今天正好是西方的感恩節,今年對于沃爾沃汽車而言也是很特殊的,是吉利控股集團并購沃爾沃汽車十周年。我們回想這樣一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這可能是最成功的融合,而且是雙贏的一個案例。今年也是沃爾沃汽車在中國收獲第一百萬名車主的年份,在今天這樣的一個感恩節,感謝搜狐,感謝所有在場的嘉賓,感謝中國區這一百萬名沃爾沃的車主,謝謝大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