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8 16:57:46
來源:財訊網
11月28日,由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組織開展的"慢性病康復與健康管理適宜技術綜合評估和普及策略實證研究(試點)項目"啟動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在出席會議時表示:"慢性病是當前和未來影響我國人口健康、導致過早死亡和殘疾的首要原因,是消耗醫療資源和醫療費用的首要因素。慢性病康復與健康管理的適宜技術可促進思者功能恢復,適宜技術的普及可節約醫療費用的投入。"正是基于此,中國人囗與發展研究中心決定開展"慢性病康復與健康管理適宜技術評估和普及策略實證研究(試點)項目"。
該負責人表示,召開項目啟動會,對于提升廣大居民的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知識,倡導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將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我們要在社會上發出倡議,倡導大家不斷提高健康意識和健康生活方式行為能力,形成科學健康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危害,降低危害因素水平,研究證明:健康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壓發病率下降55%,冠心病、腦卒中發生率減少75%,慢性病是可防可治的。根據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工作安排,"慢性病康復與健康管理適宜技術評估和普及策略實證研究(試點)項目"辦公室設在《健康中國觀察》雜志社,負責組織專家組和執行組進行項目整體設計和工作分工,對項目實施進行督導。
《健康中國觀察》雜志社副社長、"慢性病康復與健康管理適宜技術評估和普及策略實證研究(試點)項目"辦公室副主任王永進在此次會議上介紹,項目辦公室主要通過以下工作內容達成目標:
一是開展基層適宜技術調研。通過回顧性文獻分析,研究我國慢性病疾病譜、發病率及診療手段;通過實地訪談了解基層醫療機構、診所及慢性病康復和健康管理機構開展的慢性病診療、康復和健康管理的現狀、對適宜技術的需求、適宜技術推廣應用情況、群眾滿意度等。
二是建立基層適宜技術綜合評估模型。組織專家建立基層適宜技術的綜合評估模型,確立過程指標、結構指標、結果指標等各級評估指標和權重,初步建立基層適宜技術綜合評估模型。
三是開展基層適宜技術遴選。在調研結果和評估模型的基礎上,選擇發病人群多、康復和健康管理效果有待提高的病種,由專家組開展針對病種的適宜技術遴選。確立一批基層衛生技術人員易掌握、康復效果好、群眾可負擔的適宜技術,建立持續更新的動態基層適宜技術庫。
四是開展相關研究。探索老年人和婦幼等不同人群、疾病不同進展階段、不同病種、家庭和醫療機構等不同應用場景等慢性病適宜技術應用的對比性研究。
在此次"慢性病康復與健康管理適宜技術綜合評估和普及策略實證研究(試點)項目"啟動大會上,知名慢性病專家、原海軍總醫院心內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朱智明介紹了我國當前關于慢性病康復與健康管理的相關政策、措施和成果。
據了解,項目辦公室在具體工作的開展中,聯合著手健康服務平臺負責慢性病康復與健康管理適宜技術的遴選、評估和推廣。著手健康服務平臺負責人黃偉對今后如何開展工作做了闡述。作為"慢性病康復與健康管理適宜技術綜合評估和普及策略實證研究(試點)項目"選定的第一個試點項目,廣東唯納健康產業集團的礦物質均衡干預人體亞健康及慢性病的轉歸項目引起行業高度關注。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閆聰在會上對該項目進行了專題報告。據介紹,該項目是唯納集團科研人員潛心鉆研,將中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知識融會貫通,歷時數年,經過上千次調整配方和實踐驗證,不斷完善,最終形成了得到科學理論支撐、效果顯著的創新性慢病解決方案。該項目具有理論體系完善、接受度高、針對性強、操作簡便、效果顯著等獨特優勢。
此次"慢性病康復與健康管理適宜技術綜合評估和普及策略實證研究(試點)項目"啟動大會由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人口與健康雜志社和北京初源智點科技有限公司承辦。來自政府機關、行業主管部門、健康產業企業和新聞媒體近200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圖/文:馮宜寶、李偉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