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明軍:擇善而從,向善而行

2020-11-27 10:25:48

來源:和訊網新聞

人人談論起他,都會說到他那可謂傳奇的律途故事——他曾是一個寂寂無名的采油工,初冠之年自學考取律師資格,并迅速成長為聲名遠播的專業品牌律師;而立之年憑借超強的自信與市場判斷力殺入婚姻法領域,創立中國首家專業婚姻家庭律所;不惑之年卻又毅然轉舵,注銷自己一手打造的律所,并帶領團隊加盟中倫頂級律所的大軍,再展宏圖。

如今45歲的他,已然活成了青年律師逐夢篤行的美好范本,婚姻家事、家族財富管理和民企股權治理領域的頂級中國律師: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華東政法大學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客座教授,第三屆上海市優秀青年律師,上海律協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委副主任,2017-2019獲“《中國法律商務》年度最佳私人客戶律師”,連續九年被國際權威律師研究機構錢伯斯(Chambers)評為“亞洲最佳私人財富律師”......

但拋去他那些傳奇的故事與繁多的頭銜,在與他討論起公益這個話題時,我認為他心底彌漫的溫暖光澤,才最為動人。于是今天,我們試圖將那些與成功勵志有關的華麗辭藻剝去,跟隨他的思緒,以揭示那些看似平淡微小、卻豐潤了他人生旅途的溫暖善意和公益體悟。

一、以專業奉獻公益

過了不惑之年,公益成為了賈明軍當下最珍惜的經歷,很美妙,做起來卻并不是“一腔熱血地捐錢捐物”那么簡單。在喬文駿律師的推薦下加入阿拉善SEE后不久,賈明軍就有幸參與了勁草同行評審會,“這是一個特別有意義的公益項目,資助了從雪域高原到茫茫沙漠的80家環保組織,更是匯聚了一百多位熱心公益的企業家導師。這些企業家們各施其能,各盡所長,無償貢獻著自己的時間、知識與資源,支持并陪伴著勁草伙伴們成長為許多環境議題的引領核心。在我看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賈明軍意識到,用自己的時間、知識和資源去做公益,才是最能體現一個人價值的方式,“在公益行業,捐錢最多的人不見得他的貢獻就最大,因為對于部分企業家來講,他的捐贈只占他所擁有財富的極小比例。但時間卻不一樣,不論你地位、學識、財富如何,時間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一致平等的,一天只有24小時,不可復制、也不可轉移。”

“而企業家們知識與資源的付出就更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幫助,例如「任小米品牌」企業家們為沙漠節水小米代言,每種一斤任小米就能節約一噸地下水;「一億棵梭梭項目」引進嫁接肉蓯蓉技術,在防風固沙的同時為當地百姓帶來經濟收益;「諾亞方舟項目」開展喜馬拉雅蜂養殖與保護,利用當地瀕危物種發展生態扶貧……這些環保項目都在企業家們市場思維的設計下,孵化出了小而美的、能夠走進千家萬戶的產品,成功實現了環保項目的可持續發展。這對我產生了很深的影響,我也因此看到了阿拉善SEE的力量,看到了環保公益的力量!”

“反觀自照,律師做公益的核心,同樣應當是時間、知識和資源的付出,充分發揮我們的專業優勢和專業價值,才能更高效地解決問題。當然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思維角度不同,能力大小也不同,我們只需做到心存感恩、問心無愧,擇善而從、向善而行就好。”

二、公益是能量平等交互的過程

2016年,為帶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公益領域,以更好地支持初創期中國民間環保組織的發展,阿拉善SEE與中信信托攜手共同接受了華軟資本的委托,成立了北京首單雙受托人慈善信托。同年12月,阿拉善SEE又大膽破冰,成立了中國首例慈善組織作為單受托人的慈善信托。在這兩單慈善信托中,中倫律師事務所作為監察人全力保駕護航,賈明軍則擔負起了具體的監督、審核等事務,連續四年如一日地貢獻著自己微薄卻堅定的力量。

除了身體力行地為環保項目貢獻力量,他還活躍在各律師學院、各地律協公益講座的演講臺上,活躍在環境保護、未成年人保護、普法宣傳等場合中。他積極支持各地律協人才培養與儲備項目,幫助青年律師們更好地拓業及展業;他作為中華遺囑庫律師志愿者團副團長,連續七年為無數老人普法答疑;他作為上海律協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委副主任,積極參加課題研討、建言獻策,而在此之前,他已連續多年參與法律援助工作,傾聽、安撫并且幫助權益受到侵害的孩子們……“當看到孩子們重回課堂的那一刻,看到孩子們重現笑容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那種愉悅和自信是金錢無法換來的,這就是公益的助益。做公益既像一束光,能照射到的地方不多,但是對于那些需要光亮的人而言,這束光就是希望。公益又像一個「能量平等交互」的過程,表面上我們是在付出,但實際上我們是在吸收能量,是在某種更開闊的意義上,完成了自我價值的實現。”

阿拉善SEE公益機構是中國本土最大、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環保公益組織。成立于2004年6月5日,是中國首家以社會責任為己任,以企業家為主體,以保護生態為目標的社會團體,旨在搭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家環保平臺,推動中國企業家承擔更多的生態責任和社會責任。發展至今,阿拉善SEE企業家會員超過900名,30個環保項目中心推動在地環保項目發展;直接或間接支持了近700家中國民間環保公益機構或個人的工作,累計影響和帶動了近6億人次公眾成為環保的支持者和參與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