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海南人社交的“吉祥物”

2020-11-24 09:30:19

來源:晶報網

檳榔樹在亞洲南部和東南部分布較為普遍。而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海南島和云南的南部地區。據史書記載,海南島種植檳榔已有1500年的歷史了,遠在唐宋時代就已聞名島外。

人在海南,常年都可見檳榔,有干無枝,四季常青,有花有果。對于海南人來說,檳榔早已融進了其日常生活之中,融入了其"血液"之中。

在海南人心中,檳榔是一種很美味的"零食"。鮮食檳榔更有一種"饑能使人飽,飽可使人饑"的奇妙效果,許多海南人都有吃檳榔的愛好。800多年前,貶居海南島的蘇東坡就曾描繪黎家少女口含檳榔頭插茉莉花的情景。吃檳榔時,海南人會挑細長橢圓的檳榔果實,切成片,粉上佐料,卷上蔞葉,再放進口里慢嚼。這種吃法可健脾開胃、有治水腫殺蟲之功效,亦可使人精神舒暢,提神醒腦。

在海南人心中,檳榔是一位小小的"交際官"。在海南,一直都有"客至奉檳榔"的習俗,客人來到主人家,主人一定會拿出檳榔奉上。所以,家家戶戶每天早上買菜回來都會帶一些檳榔放在茶桌上,用來招待客人。而作為客人,拜訪親朋好友時,也會自己提一袋檳榔。聊天之余,喝上一口茶水,嚼上一口檳榔,愜意而舒適。

在海南人心中,檳榔是婚嫁的"定禮"。海南婚姻習俗,東西部地區略有不同。在農村,男女雙方由媒人說合后,即行檳榔禮。男家以錫盒或銀盒盛檳榔為聘禮送至女家,非許親不開盒,打開盒并取檳榔一枚,即算是定禮了。在海南臨高、儋州、昌江、東方、樂東等西部地區還有"送新婦"習俗,男方家請親屬中的婦女著盛裝前往女方家,女方則艷裝出迎,奉敬檳榔招待,男方親屬接檳榔后,要給女方紅包。

在海南人心中,檳榔還是脫貧致富的"法寶"。作為海南僅次于橡膠的第二大經濟作物,檳榔在海南有著廣泛的種植面積和從業人員。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底,海南全省檳榔種植面積230萬畝,占全國99%,收獲118萬畝,鮮果產量60多萬噸,干果產量27.22萬噸,產值190億元。涉及種植戶有70多萬戶,200多萬人,約占海南省全省農業人口的41.37%。其中,在"中國檳榔之鄉"的萬寧,2019年,萬寧全市檳榔種植總收入為12.76億元,約有5萬戶近30萬農民從事檳榔種植,檳榔種植人均收入約4254元。

春季,它打苞猶如少女含情;夏季,它開花芬芳馥香;秋季,它結果色賽綠玉晶瑩,婷婷玉立,豐姿綽約。千年傳承,檳榔已經融入到了海南人的風土人情、生活習俗中,并為海南人帶來了不計其數的財富,稱之為"吉祥物"也不為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