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1 08:45:19
來源:光明網
2019年,已經在牡蠣產業深度耕耘四年時間的燈塔水母,正式開始圍繞“高品質牡蠣品牌”的長遠目標,著手打造以乳山牡蠣“生產——加工——銷售——品牌——文化”一體化運營思路為核心的全產業鏈鏈路,籌備多年的“乳山牡蠣示范化海洋牧場項目”正式啟動,“養殖牧場+加工中心”的規劃建設,讓燈塔水母牡蠣的全產業鏈條初現雛形。
2019年10月,燈塔水母重慶營銷中心正式成立,新創乳山牡蠣電商品牌“貝司令”。
2020年5月,燈塔水母自建養殖牧場獲得ASC牡蠣類認證,成為國內首個獲得ASC認證的乳山牡蠣企業;同時,燈塔水母現代化牡蠣高端凈化加工中心全面投入建設。
2020年6月,杭州洪園·燈塔水母乳山牡蠣文化館規劃建設。
2020年11月,伴隨著自建現代化牡蠣高端凈化加工中心主體建設的基本完工,燈塔水母圍繞自身牡蠣品牌全產業鏈戰略布局中的最后關鍵一環終被補齊。
待項目整體完工投入使用,一個集牡蠣可持續生態養殖、高端清洗凈化加工、高端品牌推廣、牡蠣全國化銷售、牡蠣文化沉淀為一體的全產業鏈脈絡將逐漸清晰明了。
牡蠣全產業鏈布局——主動探索與客觀要求的新實踐
“我們用了五年的時間來規劃建設一條涵蓋‘科學化、標準化、品質化’的全產業鏈條,這個龐大體系的布局,基于我們對未來五年、甚至十年乳山牡蠣發展的預判,是未來五年燈塔水母步入高端牡蠣市場的敲門磚。”燈塔水母總經理侯斌表示。
燈塔水母自成立之初就一直堅持“專注打造世界標準的綠色海洋產品”,投入全力來做需要時間沉淀、資本沉淀的全產業鏈,這是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牡蠣產品”的基石。
近幾年,牡蠣產業伴隨各區域品牌的建設有了較大程度的發展。區域公用品牌的發展模式,為各地區牡蠣銷售和品牌輸出帶去了一波紅利,在未來牡蠣產業品質化、高端化的發展要求下,“產業鏈式”發展,成為了牡蠣產業集合上中下游力量,發力提質升級的“最優答案”。
2015年,乳山市政府開始著手打造乳山牡蠣的全產業鏈,推進牡蠣行業從生態保護、科學養殖到電子商務、產品溯源、產業基金扶持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和戰略。2016年,為打造乳山牡蠣品牌,乳山市正式推廣產品防偽溯源系統,實現產品從養殖到餐桌的全過程監控。
到如今,乳山牡蠣產業鏈已發展形成育苗育種、養殖、加工、銷售、文化旅游、廢棄物利用六大關鍵環節產業鏈。正因如此,近年來乳山牡蠣快速發展,已成為乳山市的支柱產業,“乳山牡蠣品牌”發展成為相對成熟的區域公用品牌,其“高品質、優品種、好品牌”的口碑逐漸破圈,“乳山牡蠣產品”走出了乳山、走向全國,也開始走向世界。
在今年9月乳山市剛出臺的“十四五”牡蠣全產業鏈發展規劃中,乳山市政府對現目前產業鏈發展的六大環節提出了更加明確的細節要求和方向,表明了其全產業鏈布局的重心,在于未來乳山牡蠣能夠搶占全國高端牡蠣市場,做“海洋經濟的領軍品牌”及“國際知名品牌”。
一直以來,乳山牡蠣都憑借良好的生態養殖環境所造就的更好品質,在市場上被認可為“更接近高端牡蠣”的品牌。研究對比市面上各品類牡蠣價格可發現,乳山牡蠣價格平均更高。
“我們在乳山市政府的發展目標下,正做著一個牡蠣企業應該做的規劃和發展。”侯斌告訴記者,發展全產業鏈既是客觀的要求,是為了實現更高的發展。同時也是燈塔水母一直試圖主動實現的品質價值所在——期望將優質的乳山牡蠣帶向全國,也帶向世界。
把握住“養殖+加工”這一條主線
燈塔水母全產業鏈戰略的核心在于兩個“自建”——一個自建乳山牡蠣養殖牧場,一個自建現代化高端凈化技術加工中心,囊括了牡蠣從“育苗——養殖——加工”中的多個環節,決定了燈塔水母最終將把怎樣的產品交付到消費者的手中,這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如今的國內高端牡蠣市場,依舊是以進口品牌為主,國內品牌幾乎缺席,但一直在為擠占高端市場做準備。未來高端牡蠣市場的競爭關系,或許將直接呈現為產品品質力的競爭,能與進口品牌相比較的“國際競爭力”,是一個關鍵的評判標準。
燈塔水母的品質“解法”很嚴苛,是通過自建的“養殖牧場+加工中心”,利用國內的技術手段,再引進國際的相關標準來生產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牡蠣產品,打造第一個走入高端市場的,真正的“國產牡蠣產品”。
據悉,當前燈塔水母整個“養殖牧場+加工中心”項目的一期投資就達9000萬元。
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廣東海洋大學合作以來,燈塔水母將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廣泛應用到牡蠣養殖加工環節,在“安全種源引進”“養殖可控管理”“凈化達標處理”“海水循環無污染”“凈化全程試驗檢測”“生態冰溫保活”等方面加碼技術投資。
長期以來,燈塔水母依靠組建的專業化養殖隊伍,嚴格按照ASC體系管控養殖全過程。今年5月,燈塔水母成功獲得ASC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的認證,其養殖場正式成為經ASC認證的養殖牧場。
到此,燈塔水母在達到乳山牡蠣區域公用品牌及國家對牡蠣產品的相關要求之外,成為了國內唯一獲得ASC認證的乳山牡蠣品牌,構建起“地域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為一體的標準化、科學化生產體系,培養出自然、原味、品質、安全的,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生態牡蠣產品。
在剛剛結束的FHC上海環球展上,燈塔水母的“ASC認證三倍體牡蠣”就獲得了展會頒發的“中華食材優品”獎項。
和電商生態做個“加法”
創辦電商品牌“貝司令”,是燈塔水母產業鏈發展的一個關鍵步驟。“布局電商生態最重要的意義,是讓品牌和消費者直接建立起聯系。”
過去,燈塔水母乳山牡蠣交易特點主要呈現為“大宗交易”,幾輛大卡車就決定了牡蠣一天的銷量,牡蠣直接供應給B端餐飲,再由餐飲供應給消費者,這樣的操作模式,既限制了企業的收入模式,也不利于品牌的建立發展。
后來,順應“互聯網+”時代大眾消費的新趨勢,結合電商平臺簡便、快捷、成本低等優勢,燈塔水母決定開啟乳山牡蠣觸網銷售,讓優質的乳山牡蠣產品直面消費者。
在侯斌看來,品牌布局電商,絕對是1+1>2的結果。除了增收增量之外,品牌能夠直接與消費者進行“對話”,了解到終端消費者的真正需求。
此外,高品質的牡蠣若經B端供應鏈再送到消費者面前,中間的時間太長,不確定因素太多,牡蠣的品質可能會受到影響。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利用電商和高效率的冷鏈物流體系,讓消費者有食用需求的時候能隨時下單,盡快享用。
這樣的發展理念使得“貝司令”品牌自創辦后49天,就成為了電商同品類第一的品牌。
為了牡蠣能更好的售往全國,與其他品牌不同的是,燈塔水母還在上海建立了一個“全國倉儲集散中心”。
這一現代化全國倉儲集散中心,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涵蓋標準化牡蠣冷凍冷藏倉庫、現代化包裝流水線、智能化倉儲管理系統,可針對不同的需求場景提供不同的倉儲運輸解決方案,達成“乳山—上海—全國”的乳山牡蠣全國化銷售鏈路。
現在,每天都有近10萬斤的乳山牡蠣產品,貼上“燈塔水母”的品牌標簽,經上海中心運往全國各地。
品牌與文化的融合之路
侯斌覺得,燈塔水母除了要做好產品、賣好產品之外,還差最后的一步“棋”——講好產品故事。
而正在建設“杭州洪園·燈塔水母乳山牡蠣文化館”正是補充品牌文化內涵,講好乳山牡蠣產品故事的答案。
這也將是國內首個以牡蠣文化作為主題的文化館。
這一乳山牡蠣文化館建設在杭州西溪濕地旅游園區,是將高端乳山牡蠣推向全國高端市場的文化基礎,進一步擴大乳山牡蠣在全國的影響力。據悉,文化館將增設AI智能講解系統、燈光、廣播系統、牡蠣傳說動態展示系統、牡蠣文化墻影像設備、新風系統中央空調等設施設備,升級乳山牡蠣文化博物館。同時組織專家學者,深入研討乳山牡蠣的傳說、軼聞、名人佚事等,挖掘牡蠣文化價值,提升牡蠣文化內涵。
今年9月,《乳山市“十四五”牡蠣全產業鏈發展規劃》明確提及燈塔水母乳山牡蠣文化館是其全產業鏈發展文化旅游環節的關鍵組成部分,標志著文化館建設對乳山牡蠣文化內涵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填補乳山牡蠣在國內的展示空白。
“四+戰略”方法論,打造高品質牡蠣品牌
在侯斌看來,燈塔水母全產業鏈戰略邏輯的最終落腳點,在于未來“四+戰略”的落地實施。
第一是“產品+戰略”。以自有ASC養殖牧場養殖的優質乳山牡蠣為原料,構建“鮮活牡蠣”為主的一級產品線,同中科院及廣東海洋大學達成戰略合作,采用高端凈化技術及生態冰溫保活技術,確保凈化牡蠣可達國內、國際生食標準,并全程可追溯。結合相關科研進程推動以“冷凍牡蠣”為主的二級產品線,以先進急凍技術對鮮活牡蠣進行處理,能夠達到保鮮、保質的最終效果,解凍后牡蠣肉質口感與鮮活牡蠣無差,并持續開發其它產品線。
第二是“市場+戰略”。步入高端牡蠣市場,搭建全國線上牡蠣供應品牌,面向全國高端牡蠣需求用戶進行供給銷售,推動乳山牡蠣的提質升級。
第三是“品牌+戰略”。以“燈塔水母高端牡蠣消費品牌”作為品牌主線,旗下打造乳山牡蠣電商品牌貝司令等品牌,全面打開國內牡蠣市場,并發展乳山牡蠣國際市場。
第四是“文化+戰略”。以“杭州洪園·燈塔水母乳山牡蠣文化館”為核心載體,挖掘牡蠣文化價值,提升牡蠣文化內涵,推動乳山牡蠣產業向更廣維度、更深層次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