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等“貸”的日子,誰能幫他們渡過生活的風浪

2020-11-20 13:27:55

來源:晶報網

摘要: 在復雜的二手房交易市場里,他們既不是巨輪,也不是蜉蝣,而是風雨稍起就可能飄搖的扁舟,期待著用最快的速度駛向彼岸。

今年7月,華南地區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特大暴雨,而在北京,幾個氣象臺站點一度超過40℃。

但王晴覺得,這比不上她內心飽受的炙烤、煎熬。

以前,這個年輕的媽媽喜歡去三亞,看海上日出。太陽一點點跳出海面,鋪在眼前的生活似乎也有廣闊的希望。

可從5月開始,她的生活里就只剩下風浪。

二手學區房交了首付、定金,辦完抵押已經兩個月,銀行貸款卻遲遲辦不下來,孩子眼見就要上學,房子拿不到手,業主整天追著她要求賠償資金利息,甚至威脅要起訴。

生活似乎被卷入一張網里。

滿心歡喜準備房屋置換的李如東也曾在苦等中掙扎。

彼時,他準備賣掉自住房,拿到錢后,再交付新房業主的房款。結果買他房子的人也是個換房客戶,等著銀行放貸。

這意味著,就算拿到錢他也沒法去換大房子,還要承擔違約的責任……。

一賣一買,是很多人曾經走過,或必然會走過的安家路線。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全市二手房網簽量為14.5萬套,而連環單占據交易量的一半以上。這中間,有像王晴一樣苦盼學區房的母親,也有像李如東等著換一套大房子,讓一家老小住得更敞亮的父親……

而在環環咬合的鏈條上,無法掌控的批貸放款時間總能讓一部分人成為最脆弱的那一環,先是一個人的夢毀,接連著一群人的夢碎。

日子越等越長

29歲的王晴開始頻頻失眠,每天腦袋里都像有人在敲鑼。

晚上一閉眼,總能看見那紙合同,白紙黑字。

當初涉及的條款,中介幫他們勾選的自行協商。對方告訴她,這也就是走個形式,自己有經驗,后期肯定能足額放款。

如今,她心里面“沒著沒落的”。

一邊是貸款遲遲下不來,一邊是天天要賠償利息的業主。

她變得很怕聽手機來電的聲音,“可能又是業主打來的,也可能是房東。”

她已經搬了兩次家。第一次是中介口中的“那個放款日期”當晚,王晴接到房東的電話,對方臨時要用房子,讓他們搬走。第二次是房子到期,被告知不再續租,要在一周內搬完。

因為堅信很快就能搬進新家,所有人都覺得,沒必要在租房上花太多錢。

一家五口找了一個不到80平的兩居室,公婆住一間臥室,夫妻倆帶孩子住另一間臥室上下鋪。

當初為了買房,她和丈夫把“全北京的學區房基本上看了一溜夠”,才在西城區相中了現在的這套房子。

那是王晴給孩子備下的禮物,也是給全家的禮物。

但她當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日子就像一張心電圖,從掛牌帶看,交定金到簽合同,都波瀾不驚。可到了等待批貸放款的時候,曲線劇烈起伏,心跳開始驟然加速。

整個夏天似乎都在等貸款。

剛開始覺得水到渠成耐著性子等,后來學校劃片新政實施時間越來越近,王晴開始天天給銀行打電話,但回復總是暫時無法放款。具體什么時間能下款,銀行的客戶經理總是客氣而又冷漠地回復:“還得再等等。”

“整個人被磨平了,看不到希望,等,只能等。” 王晴不知道這種日子什么時候到頭,有時候她覺得自己在這種焦慮的感覺中“泡”得太久,以至于開始麻木了,等晚上掛了業主催款的電話。“最壞也就是這樣了吧?”她這樣想著。

但幾天后的“最壞”大大超出了她的底線。

中介通知他們,業主要取消交易。

夫妻倆一次次地溝通,對方始終不肯松口。

他們找到律師想走訴訟,但被告知,因為貸款涉及到銀行或是公積金部門的利益,因此法院不能強制批貸。如果買方想繼續履行合同,可能要支付全款,法院才可能判決繼續履行合同,配合辦理過戶手續。如堅持以貸款方式付款,法院會駁回要求賣方配合辦理過戶的訴訟請求。

當初租房子的時候,王晴自覺已經做好了心理建設,租房畢竟是短期過渡的權宜之計,生活質量低些,克服克服就過去了,一想到很快就能搬進自己的家,這些窘迫也都變成了“甜蜜的負擔”。

但如今,房子沒了,“盼頭”緊跟著消失,孩子上學又成了問題,生活的瑣碎和混亂壓到夫婦倆的背上,不知道哪一個瞬間會成為最后一根稻草。

王晴的老公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生活重復著996的循環。可累了一天,回到家,甚至找不合適的地方坐一坐。

“所有的地方都堆著東西,孩子的零食、玩具、換洗的衣服,都找不著下腳的空檔,特別壓抑。”

公婆此前住老家自建房。有限的經歷使他們無法理解,有機會就念叨,“銀行為啥不愿意借給我們錢呢?”“不是說好了房子給我們嘛,咋能反悔呢?”“孩子到哪里去上學?”也會時不時冒出“租來的房子不是家”的感慨。

夫妻倆有時候不耐煩,懟回去后又后悔,覺得傷了老人的心。

以前,下班后,她會去“那個房子”看一看,這是家里指代那套本該屬于他們的房子的特定稱呼。但是后來也不去了,“看著難受。”

“那一瞬間,就感覺天塌了”

李如東也經歷過這樣的至暗時刻。

前年,他說服父母,把之前住的房子賣了,“踮起腳夠一夠”,在北京換一套更寬敞一點的房子,讓一家三代住得更舒服。

“兒子就在附近上學,老兩口每天上街買菜接孩子都很方便,晚上回家,一家人去附近遛狗,不要太幸福。”

跟大多數的80后一樣,李如東們漸入中年,有了寶寶,要操心教育;父母年長,要考慮醫療。在這個當口,他開始籌劃著升級置業。

他們定下了朝陽區的一套房子,中介又幫他們找好了買家。當年3月,李如東和房屋中介簽訂了一份房屋買賣合同, 買方按揭。

簽完新房的合同當天,圖個吉利,他帶著全家去大董吃了烤鴨,當天放心睡去。

這個已經40歲的男人并不知道,這將是他未來很多天中,最后一場平靜的睡眠。

李如東曾從同事中聽聞,有人的房子是17年2月初過的戶,但5月份銀行才放款。他嚇了一跳,但還心懷僥幸,“就算最長要3個月,也還等得起。”

然而,距離貸款協議簽完過去了快3個月,銀行仍然沒放款,54萬尾款沒有著落。買家急,他也急。李如東去找中介,對方拿出合同,上面寫著,尾款支付以銀行為準。可到了銀行,工作人員告訴他,在排隊,具體放款時間無法答復。

“我有點魔怔了,熬夜在手機上刷APP,一看就到凌晨兩三點,知道那個時間,發放進度不會有變化,但就是要盯著。”

眼見著新房的合同在漫長的等待中變成了違約,他大腦一片空白,心里只有一個想法:“天塌了。”

“我們這里,時間真的是金錢”

“師傅,麻煩快一點,我約了人”。90后的房產中介宋毅叮囑司機師傅。他不喜歡讓客戶等。

宋毅見過不少像王晴和李如東一樣焦慮程度不同的購房者。在復雜的二手房交易市場里,他們既不是巨輪,也不是蜉蝣,而是扁舟——風雨稍起就可能飄搖,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最快的速度駛向彼岸。

入行幾年來,他明顯感覺到行業開始跑得越來越快,自己也能給像王晴、李如東一樣安家心切的購房者提供更大的幫助。

一年之前,他所在的北京鏈家,可以實現T+2(工作日)批貸,或者最快能T+0極速批貸。“當時,有60%的商業貸款能實現。”

他的一位名叫王祿的客戶,在今年和妻子把房子定下來后,共同申請了貸款。結果銀行通知雙方參加面簽的時候,碰上妻子剛在老家生完孩子,身子虛,沒法再回北京,銀行又都不同意委托公證。

“他們或多或少就覺得,這事兒黃了。”但宋毅卻沒有放棄,而是繼續積極跟銀行的客戶經理溝通,最終幫王祿的妻子在老家辦了異地面簽,把貸款“批”下來,而且兩天之后就放了款。王祿覺得因為宋毅“有經驗”才能“掙扎求存”,讓事情“從苦情戲變成‘爽劇’”。

“時間在我們這行真的就是金錢,”宋毅停頓了一下,“有時候比錢還重要,因為遇到連環單,你時間上一個操作不好,就可能涉及違約。”

不久前,公司又推出了兩項新的服務承諾——“限時批貸,超期賠償”和“限時放款,超期賠償”,規定經他們成交的買賣雙方,在通過北京鏈家進行商業貸款服務時,除特殊情況外,承諾“自買賣雙方面簽完畢且‘備件齊全’后,在次工作日起3個工作日內完成貸款審批”,以及承諾“自接收到買方‘新不動產證原件’后,在次工作日起7個工作日內完成銀行放款”。如果超時,北京鏈家會對責任進行判定,一旦屬實,就會向消費者賠付。

宋毅知道,這一點要做好要有“后臺的十年功”。

首先,需要負責交易流程的顧問有更強的專業能力,更加了解各種政策;其次,流程的各個環節也需要進行優化,提升服務效率。比如,提前幫客戶把公積金情況、征信情況、個人學歷以及收入情況等等這些辦貸款面簽需要的資料準備齊全,先找銀行“過一遍堂”,把流程多追幾步。這樣,符合相關資質,在面簽之后就可以直接進入審批流程。

總之,需要公司在多方面提升服務能力。“后臺緊一點,流程才能快一點。”宋毅說。

究竟能快多少?

北京鏈家給出了數據,2020年的放款時效同比去年已縮短一半。10月份,北京鏈家放款時效的平均值是5.10天,批貸時效的平均值是2.16天。

宋毅實實在在地感覺到了這種速度。“有種破吉尼斯紀錄的感覺,你懂吧,帶勁兒。”

他上次體會到這種感覺,是幫一個四世同堂的家,搶在合同時效內拿到了貸款,住上了大房子。

“老爺子皺紋里面都有笑。”搞得他也會心一笑。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