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 10:49:33
來源:中國網
中國是肝癌大國,2018年全球癌癥報告的數據顯示,中國肝癌發病人數占全球病例的46.7%。由于早期肝癌無明顯癥狀,大部分肝癌患者在首次確診時就已經處于中晚期階段,且預后效果不佳,5年生存率僅為12.1%。曾有醫學研究表明,肝癌如果能在早期發現并進行治療,治愈率極高,0期肝癌的5年生存率高達90%。《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9版)》也明確指出,對肝癌高危人群的篩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提高肝癌療效的關鍵。可見,肝癌的早期篩查對于肝癌早診早治尤為重要。
那么,如何做到肝癌科學防治?如何提高肝癌的早篩率?11月14日,以“科學防治,共話肝癌”為主題的圓桌論壇于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召開期間在琶洲會展中心圓滿舉行。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陳萬青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謝青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張曉東教授,泛生子首席醫療官胡云富博士齊聚一堂,從我國肝癌現狀出發,站在國家政策、臨床技術發展等角度共話肝癌早診早治,分享交流經驗,一場精彩紛呈的花城論道拉開帷幕,給肝癌防治帶來了全新思路。論壇由健康界傳媒執行CEO王娜主持。
“科學防治,共話肝癌”圓桌論壇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謝青教授在連線對話中表示,“肝炎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之后能夠有效降低肝癌的發生風險,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病毒治療并不能完全消除乙肝病毒感染者罹患腫瘤的風險。”謝青教授強調,要加強對肝炎患者的隨訪管理,評估肝癌風險,定期進行肝癌篩查,以實現早發現、早治愈。
謝青教授
“大多數肝癌是可以預防的,而早期肝癌更是可以獲得較高的治愈率。因為肝癌的風險因素主要是由于乙肝的感染。所以肝癌的高風險人群比如肝炎、肝硬化患者應該意識到肝癌早篩的重要性。”圓桌論壇現場,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張曉東教授發表了同樣的看法,并且特別強調了癌癥科普工作的重要意義。
張曉東教授
實現早期的篩查及早診早治,已經成為醫學界公認的癌癥防控的有效舉措。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陳萬青教授特別指出,“目前我國肝癌的早期篩查主要是使用甲胎蛋白和腹部B超的方式,但是這種診斷方法具有一定缺陷,所以開發新的篩查技術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陳萬青教授
隨著醫學研發的不斷進步,我們同樣看到了肝癌早篩技術的新突破。作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參與三大癌種(肝癌、肺癌、消化道癌癥)國家級早篩研發項目的公司,泛生子在肝癌早篩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科研經驗。
胡云富博士介紹,在泛生子正在進行的肝癌早篩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隊列里,目前已經完成的澳抗陽性患者的隨訪數據,比目前其他國際企業公布的同類研發產品數字更為優越。
由國家癌癥中心聯合泛生子研發的基于高通量測序(NGS)的肝細胞癌早篩液體活檢產品HCCscreen™也已經獲得了美國FDA“突破性醫療器械”(Breakthrough Device Designation)認定,我國肝癌早診早治就此打開了新局面。
健康界了解到,這是我國第一家癌癥精準醫療企業獲得此項認定。美國FDA針對“突破性醫療器械”認定要求創新產品相比既有產品具有顯著優勢,同時,必須要同時證明創新產品實踐應用的可操作性及產品上市后極高的成功概率。
胡云富博士介紹說,“獲得美國FDA「突破性醫療器械」認定將極大推動泛生子肝癌早篩產品的推廣應用。FDA不僅會通過協助整個上市周期的制度設計,助推新產品盡快上市并大范圍應用,同時會同步加速進入美國聯邦醫保。對于該技術在中國的推廣,胡云富博士表示出充分的信心,“我們希望通過盡快實現大規模普及應用,三到五年內將中國肝癌的死亡人數降低一半,惠及更多高危人群及老百姓。”
胡云富博士
肝癌如何科學防治?無論是加強科普工作還是通過技術變革,都需要多軌道進行并長期重視。相信,隨著像cfDNA液體活檢等創新研發技術的加速推動,我國肝癌的防治建設也將愈來愈順利,從而全方位助力健康中國宏偉藍圖的實現,讓肝癌這種在我國的高發癌種不再致命。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