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6 15:48:49
來源:榕城網
摘要:流水的“打工人”,鐵打的菜鳥驛站
圖:世碩家園二期菜鳥驛站
這次天貓雙11,也是前體育老師鄧小坤的“大考”。
作為全國最大的社區菜鳥驛站——江蘇昆山世碩家園站的站長,他每個月肩負著配送12萬件包裹的重任。雙11第一波,每天更是有將近1萬人涌入這里取快遞。
這個園區,有四萬電子廠員工,大家吃的穿的用的都在這小小的包裹里。他們的生活已離不開快遞,有了菜鳥驛站的免費保管后,他們不必擔心工作與網購的沖突。
這里是工作、食堂、宿舍之外,大家最愛的地方。雙11的熱浪,在這里帶來歡樂的海洋。
即便曾經是體育專業出身的“練家子”,從早到晚,鄧小坤依然忙到頭暈目眩,滿頭大汗。
氣溫驟降的秋日里,這個話少的東北漢子手腳卻很麻利,和小伙伴們將一件件剛到的包裹卸車、入庫、分類、上簽。作為菜鳥驛站站長,鄧小坤相當于為四萬“打工人”打工。“打工人,打工魂……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
11月1日0點,天貓“搶先購”活動開啟,數億“尾款人”瘋狂剁手。天還未破曉,第一批“熱乎”的快遞就開始到達買家手中。下班之后,年輕的電子廠員工們涌入這個百來平方米的驛站。
這里不僅有他們的包裹,還承載著他們的熱愛、期望和夢想;這里是他們生活的加油站,鄉愁的寄托,人生向上的中轉站;在雙11這個全球最大的購物季,菜鳥驛站成為了一扇窗口,豐富著他們的世界。
1天1萬件快遞,從體育培訓到最強“打工人”
在昆山市里,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世界工廠看中國,中國工廠看昆山。去年雙11,世碩家園的菜鳥驛站,就已經成為了全國單量最大的菜鳥驛站之一。
世碩家園是一個大型電子廠的宿舍園區,里面住著近4萬員工,以一條小馬路為界分為兩邊。站長鄧小坤在兩邊都建了菜鳥驛站,為這4萬“打工人”送快遞。
平日里,這里的快遞單量在每日5000件左右,現在,每月的快遞量超過12萬件。
圖:建立在世碩家園員工服務中心的菜鳥驛站
流水的“打工人”,鐵打的菜鳥驛站,從一位培訓老師,到一名菜鳥驛站站長,鄧小坤始終將服務意識放在第一位。
今年39歲的鄧小坤,已經經手百萬件快遞包裹,但在兩年前,他還是個體育培訓教師,和快遞行業毫無交集。
鄧小坤是東北人,2004年畢業于東北一所普通師范院校,念的是社會體育專業,本來是沖著鐵飯碗讀的大學,沒想到畢業時剛好趕上大學取消崗位分配,沒了“鐵飯碗”。此后,他從校園里出來,干了近20年的體育培訓工作。
2018年,昆山世碩家園周圍還沒有一家像樣的快遞派送站點。幾萬員工的快遞分散在廠區外的數家小賣部和超市里,不僅寄取快遞要走很遠、到不同的地方,不方便不說,還可能要交保管費,包裹丟失、損壞是常事。不管是快遞的安全性還是方便性都沒有保障。
正是在那個時候,菜鳥驛站看到了昆山這些大廠的快遞服務需求,通過專業保管的方式,解決這些園區工作人員的快遞難題。本來就考慮換工作的鄧小坤恰巧在路邊看到了菜鳥驛站的招聘廣告。“電商是大趨勢,家家戶戶人人都要買東西送快遞。”于是,鄧小坤經面試上崗,成為了這家菜鳥驛站的第一任站長,開始了為4萬“打工人”打工的生涯。
站點剛開業時,還是傳統的取快遞模式——取件人在門口報出取件碼,由工作人員進行取件交付。不僅兩邊來回跑,還常需要送貨上門。鄧小坤說,自己就是在那時瘦了整整20斤,員工們也達成了“日行3萬步,輕松減肥”的小目標。
隨著菜鳥驛站數字化升級,菜鳥驛站通過無人取件機、掃碼秒取的方式,加上工作人員在在前臺進行指引和信息的核對,改變了以前的快遞老大難,園區的工人也有了方便的好服務。
在鄧小坤看來,做培訓教師和驛站站長有異曲同工之妙——做好的關鍵都是服務意識。“我們給他們服務,他們拿到快遞也高興。”在這里,無論年紀大小,前臺還是后臺,都穿著藍色馬甲制服,精神氣十足。
為四萬“打工人”打工,成為打工人最愛
菜鳥驛站,更是4萬年輕人鏈接外部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
世碩電子所在地昆山市陸家鎮上,遍布著大大小小的工廠,里面的打工人,多在20歲到35歲,都是些小年輕。
在世碩家園園區門口,不時有人提拉著行李箱進出,10分鐘的時間,記者就看到了四五位“卷鋪蓋”的職工。常年在附近拉客的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這些人都是來掙“臨時工”工資的。因為工廠總是缺人,會愿意給更高的工資來招聘臨時工。有許多人在不同廠子間來回輾轉,工人流動性很大。
附近沒有完善的商業設施,更沒有網上購物的豐富選擇,來來往往的打工人早已習慣了。鄧小坤說,園區職工買得最多的就是生活用品,小件快遞尤其多。從快遞包裝上看,姑娘們也會買些化妝品。
這里也有自己的購物潮汐——由于工廠的發薪日在每月的10日,發薪之后,往往會迎來一波快遞的小高峰。
圖:世碩家園一期菜鳥驛站
今年疫情期間,打工人們沒有了外出購物的途徑,網上購物成為了唯一的通道。由于宿舍園區之間隔著條馬路,為了方便另一側的工人取快遞,鄧小坤就園區另一邊建了第二個菜鳥驛站。
2020年3月,世碩園區二期菜鳥驛站正式開業,面積較一期翻了一倍,獨占了宿舍樓的整個一樓,更加寬敞、方便。
這里不僅是一個快遞站,更是“打工人”們的生活中心、工廠生活的最愛。“我每個月都要在淘寶上花掉工資的一半。”年輕女生通過網購來打扮自己,閃亮工余的生活;“熱干面、鴨脖子每個月都要趁打折屯一批。”外鄉人用網購來慰藉鄉愁;“剛寄回去一套學習教材和一箱零食。”快遞也給了留守少年無法在身邊的陪伴。
年初疫情期間,作為這里的“民生基礎設施”之一,菜鳥驛站必須要滿足大家的生活需要。為此,在消毒、口罩等各種防疫之外,他還安排專人,負責控制取件人的間距,以便隨時溯源。
圖:剛剛建好不久的世碩家園二期菜鳥驛站
來這里寄快遞的,除了換工作的人,一般寄的都是換季的衣物。宿舍里沒有太多的私人空間,放不下的換季衣服,員工們就會打包好寄回家,等到換季時再讓家人寄回來。
于這些年輕的打工人們而言,菜鳥驛站也是家鄉和個人的紐帶。
因為熱情周到的服務,鄧小坤也吸引了一些“打工人”朋友。有園區的員工,也有來廠短期實習的學生。這些“打工人”有時會放棄休息時間,來菜鳥驛站搭把手,于他們而言,菜鳥驛站是一個更有活力、更有親和力的工作場所。
熱鬧似過年,全國最大驛站的天貓雙11
在11月2日記者到訪之時,這里的快遞量正迅速上升,3日、4日、5日迎來第一波快遞高峰期,每日快遞會突破1萬件。
盡管快遞多,但包裹排放依然整齊有序。在2018年開業的昆山世碩家園1期的菜鳥驛站里,業務員將一車車快遞拉進室內,而后按照包裝、大小排列在貨架上。工廠里的打工人們訂購的多是生活用品,貨架上的排列看起來像俄羅斯方塊一樣嚴絲合縫。
“平時我們7點半上班,9點下班。”鄧小坤介紹,這樣的安排是為了配合工廠里兩班倒的工作節奏。早上7點半開業,是為了迎接晚班下班的“打工人”們,而9點才下班,則是為了配合早班下班的“打工人”。每天早晚的7點半到9點,都是取快遞的高峰期,會有上千人涌入快遞站。
由于今年天貓雙11多了三天,變成“雙節棍”,快遞包裹量也因此而分流。在快遞量上漲的數天時間里,鄧小坤和驛站5名員工的上班時間延長到了晚上11點。
每天1萬個人在這里取走五花八門的網購,雙11的這段時間,這里就像過年一樣熱鬧。
鄧小坤說,自己家離菜鳥驛站十幾公里遠,每天近12點到家,早上6點又出門,為了方便大家,鮮少有能休息的時候,這也是驛站員工的普遍情況。
鄧小坤對他的員工團隊很滿意。“今年來的兩個小姑娘,一個做前臺負責寄件收件,一個在門口負責廠牌等信息的核對,一站站一天。”他說,自己招聘的要求,最緊要就是能做好服務。
為了應對雙11劇增的快遞量,鄧小坤除了擴大場地,還會補充人手。他會多招2-3個幫手,緩解一下壓力。讓鄧小坤感動的是,不少“打工人”也表示下班后趕來幫忙。
圖:鄧小坤菜鳥驛站里發布的招聘廣告
一天工作近20小時的鄧小坤也曾懷念過當培訓教師時的清閑:一天的工作時間,有半天時間都在休息。但他想了想說:“做快遞雖然忙,但有前途。”
在灑滿陽光的二期菜鳥驛站里,鄧小坤指著還空著的大廳說,未來會放幾個小桌子,讓員工在吃早飯或者閑聊的時候能夠在這里稍微坐一坐,歇歇腳,讓菜鳥驛站成為“打工人”們的另一個“家”。
這個小小的站點,是“打工人”們生活的加油站,鄉愁的寄托,人生向上的中轉站。
目前,數萬個菜鳥驛站已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的社區。作為物流服務的末端,今年雙11期間,這些站點將普遍延長營業時間,服務到深夜;無人取件機秒取快遞、無人車送快遞……黑科技也做好了準備,方便大家的快遞。無數像鄧小坤一樣的“菜鳥驛站人”也做好了準備,全力迎戰雙11。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