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純:閱讀的好習慣養(yǎng)成了,一輩子受用

2020-11-02 18:51:02

來源:財訊網

 

在9年義務教育中,語文一直占據不可替代的位子。事實上,學習語文目的在運用,就要養(yǎng)成運用語文的好習慣。凡是習慣都不是幾天工夫能夠養(yǎng)成的。

南京師范大學畢業(yè)的程小純舉了個例子:比如學游泳,先看看講游泳的書,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書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時候很勉強,一次勉強,二次勉強,勉強浮起來了,一個不當心又沉了下去。要到勉強階段過去了,不用再想手該怎么樣,腳該怎么樣,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能往前游,這才叫養(yǎng)成了習慣。其實學語文也是這樣,也要養(yǎng)成習慣才行。習慣是從實踐里養(yǎng)成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各方面都養(yǎng)成習慣,而且全是好習慣,就差不多了。

有人說,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掃就是十行。有人說,某人"倚馬萬言",靠在馬旁邊拿起筆來一下子就寫了一萬個字。讀得快,寫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說讀書很熟練,不是說讀書馬馬虎虎;倚馬萬言是說寫得又快又好,不是說亂寫一氣,胡謅不通的文章。這兩種本領都是勤學苦練的結果。

程小純強調,一定要把知識跟實踐結合起來,實踐越多,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越能起指導實踐的作用。不斷學,不斷練,才能養(yǎng)成好習慣,才能真正得到本領。

要學好語文就得下工夫。開頭不免有點勉強,不斷練,練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應手,心里明白,手頭純熟。離開多練,想得到秘訣,一下子把語文學好,是辦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聽一回講演,就解決問題,是辦不到的。

有好習慣,也有壞習慣。好習慣養(yǎng)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yǎng)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容易。比如現在學校里不少學生寫的錯別字很多,學校提出要糾正錯別字,要消滅錯別字。錯別字怎么來的呢,不會寫正確的形體嗎?不見得。有的人寫錯別字成了習慣,別人告訴了他,他也知道錯,可是下次一提筆還是錯了。最好是開頭就不要錯,錯了經別人指出,就勉強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經"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點兒功夫記它一記,隨時提高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會錯才罷休。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